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海洋食品行业分析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06 10:46    字体大小:【大】【中】【小】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含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种类占全球物种的80%以上,可为人类提供15%的蛋白质来源。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所有耕地提供食物能力的1000倍,是食品和药品原料的重要来源,被誉为“蓝色粮仓”。

海洋食品的品类多种多样,包含鱼类、贝类等捕捞养殖的生鲜海产,也包含以海洋水产品为主要原料加工提取制得的罐头、腌熏品、鱼油、藻类多糖等初、精加工食品和保健品,以及海鲜调味料海盐等调味品。随着时代发展,迎合消费需求演变出的以海洋产品为原料的即烹产品、预制菜品、功能性食品等新增细分市场的海洋食品形态逐渐丰富起来。

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国,水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为654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水产加工产品2067万吨,其中冷冻产品加工量达到1475.9万吨,占水产品加工量的71.4%。

在整个水产大类中海水产品产量为3314.4万吨,约占水产品总量的51%,海水产品加工量为1679.3万吨,其中冷冻产品加工量达到1475.9万吨,占海水产品加工量的88%。

受疫情影响产量规模下滑后逐步恢复,呈现波动增长状态,供给端总体来看,产量稳定增长,冷冻品仍为主要加工类型。

随着行业内养殖环境整治、生态保护、过度捕捞、供给侧改革、行业调整等诸多因素,相关企业数量、加工产量高峰集中在2015~2017年,之后逐渐回落呈现波动。2015~2019年期间,我国捞渔船数量减少31.23万艘,海水养殖面积减少32.6万公顷,加工企业减少340家。

相关企业数量虽然显著减少,但行业整体产量在小幅滑落后依然保持波动增长趋势,其中养殖产量直线增长268.7万吨,加工量波动增长19.35万吨。捕捞业受资源衰退、渔船数量影响较大,整体产量随之下滑,但其中远洋捕捞依然保持直线增长。至2020年远洋捕捞增长12.7万吨,可见,生产效率提升明显,行业集中度增加。

作为世界第一大水产品出口国,第二大水产品进口国,2020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额155.65亿美元,出口额为190.41亿美元,从2015~2021年进出口情况来看,2019年疫情后整体下滑,进入2021年后逐步恢复。

从供给侧产出角度分类,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水产品类产量占比最高的为鱼类,占比58.6%,其次为贝类,占比23.7%,再次为虾蟹类,占比11.4%,藻类以3.7%的占比位列第四,其他头足类、海参等品类共占2.7%;从市场消费端分类,我国海洋水产食品的品类众多,按照传统生鲜、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的分类方式可进一步细分为:生鲜、粗制品、预制品、调味品、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几大品类,其中预制菜、即烹产品、小包装零食、功能性食品等新兴产品形态均有较快增长。

早期国内海洋食品以生鲜水产及冷冻、干腌制的粗加工产品为主,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运输存储,不会改变产品形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新形态加工产品逐步探索市场,烤鱼片、海苔片、鱿鱼丝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品,但该阶段市场教育并不充分,消费者局限为沿海城市产地周边受众。近年伴随移动互联网及电商发展、消费群体年轻化,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海洋食品的产品形态也进入百花齐放的状态。

从趋势来看,海洋食品未来的消费需求将会保持稳定增长,并略高于产量增长。

预计到2031年,行业量达7127万吨,总消费量达到7416万吨,其中加工品消费3097万吨。消费者的购买渠道、热衷的产品形态和消费决策等影响因素都在悄然变化。

安全认证,对于原生水产类、初级加工类产品有着至关重要的背书作用。从大部分消费者角度,水产品相较其他原生农产品存在更多不透明的环境及技术因素,因而产品安全性是影响购买决策人的最基础因素,可重点关注“三品一标,产地溯源”等受众认知广泛的安全认证标准。

特色壁垒,原生产品最大的特色壁垒之一就是产地属性,如宁德大黄鱼、大连海参等,以产地作为特色背书可以使产品属性具备唯一性;据统计我国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共有1923个,截至2021年增长至2482个,地标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代表着市场端消费者的需求导向。

品牌战略,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当下行业C端市场供需并不充分,缺乏有影响力的头部品牌,业内龙头企业多以ToB为主,由早期养殖、捕捞、初加工逐渐转向精深加工,当下大企业纷纷布局C端销售,但并未成为主要业务,多处于早期布局阶段。而大部分消费者端在消费时依旧以销量及品类需求作为参主要考标准,未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

新人群、新产品、新渠道,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占比不断提升,主力消费金额贡献逐步提高,70后正在逐步退出舞台,80后-0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迎合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则需要新的产品形态承载,采用新奇的加工、包装形式;发掘具有差异化新品类;通过优化产品使用过程来提升消费者体验感;通过品牌IP化来加深受众认知。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疫情常态化双重影响之下,行业传统市场下滑明显,但生鲜水产的各类平台依然保持一定发展,总GMV已破4000亿,增速虽有放缓,但渗透率保持提升态势,生鲜电商资本热度较高,极受青睐;对于海洋食品企业,合作生鲜平台解决物流冷链、市场流量、购买人群等多个环节的问题,是布局线上的重要一环。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