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际发展动态
秋刀鱼养殖难题破解,全球首次实现陆基养殖!
作者:壹渔业    来源:壹渔业    发布日期:2025-09-24 17:15    字体大小:【大】【中】【小】

日本水产巨头玛鲁哈日鲁(Maruha Nichiro)近日宣布,已在陆基养殖系统中成功将秋刀鱼从鱼卵培育至超过100克的上市规格,育成周期约半年。这是全球首次在人工环境下实现秋刀鱼养殖,为未来商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秋刀鱼的养殖难度极高,其鳞片易脱落、对环境敏感,稍有刺激就可能撞击水槽死亡,因此人工饲养一直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实现。日本福岛海洋科学馆早在1998年就开始在水槽中养殖秋刀鱼,并率先尝试人工繁殖。研究过程中发现,秋刀鱼在水槽内繁殖面临诸多挑战:在小型观察水槽中,鱼苗往往会集中在边缘,难以捕食而容易死亡;产卵需要适宜水温,通常必须将水温调控到15℃以上才能诱发。此外,由于秋刀鱼没有胃,必须持续提供饵料,否则会快速消瘦甚至死亡;同时鱼体极易受伤,运输和操作都必须格外小心。因此即便在日本,秋刀鱼养殖在商业上长期没有推广,也难以在市场上见到“养殖秋刀鱼”。

2023年10月,玛鲁哈日鲁在福岛海洋科学馆的技术支持下,于鹿儿岛县南萨摩市的养殖技术开发中心启动试验研究,所用鱼卵由该科学馆提供。该公司长期深耕蓝鳍金枪鱼、鰤鱼、红甘、真鲷等高价值鱼类的人工种苗与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次试养过程中,该公司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与福岛海洋科学馆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在饲料、养殖环境和密度控制等方面不断改进。2024年6月,团队成功培育出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重量超过100克,两个月后完成人工授精,为全周期养殖奠定基础。养殖团队表示,育成周期可缩短至约半年,养殖成果已接近商业化标准。尽管秋刀鱼养殖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和成本压力,该公司计划继续推进从孵化、种鱼培育到成鱼养殖的全流程技术,目标是实现完全养殖和可持续化生产。

近年来,秋刀鱼资源持续下滑,野生数量显著减少。数据显示,2008年秋刀鱼捕获量曾达约35万吨。然而,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和渔业管理措施的影响,捕捞量显著下降。2022年,日本的秋刀鱼捕获量降至约2万吨,2024年略有回升至3.9万吨,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上涨。资源锐减加剧了市场对养殖技术突破的关注。此次成果不仅回应了长期以来“秋刀鱼能否养殖”的疑问,也为资源衰退的情况带来了新的希望。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