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化学通讯”期刊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化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标记设备,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贝类中是否存在能产生毒素的生物。
赤潮和藻华可使食用某些海产品变得不安全,而要识别某一批次的海鲜是否含有毒素从而引发食物中毒,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贝类的滤食海水特性,因此在贻贝和牡蛎的消化系统中,会聚集起称为鞭毛藻的单细胞海洋生物。通常鞭毛藻是无害的,但有时候它们会产生有威胁的毒素。而诀窍在于搞清楚何时有毒素。
加州大学化学教授伯克哈特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系统,将一个荧光标记绞合添加到能产生毒素的一种酶上。通过将该标记转移到能促进酶反应的分子上,从而确保只有那些能产生毒素的细胞部分可以发光。在采用标记和共生细菌两种方法培养的鞭毛藻表面斑点光亮明显,毒素在培养过程中不断积聚。如果添加抗生素,这些亮光消失,毒素的产生也随即停止。
这一新标记在活贻贝中也证明很有用。甚至在有毒物转移到贻贝组织之前,贻贝的内脏伴随产生毒素的鞭毛藻而发亮光。这一创新技术可用作养殖人员的早期预警系统的基础,它可在理论上降低贝类的毒性风险。
(本网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