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浙江推动土著鱼类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日期:2024-11-26 09:40    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日,浙江省召开土特产·土著鱼类保护发展工作会议,聚焦土著鱼类的保护利用,找短板、寻对策、谋发展,部署实施溪流性鱼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土著鱼类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自然分布、土生土长,已有一定产业规模或者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水产动物资源。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利用”,走出了一条土著鱼类保护和开发利用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根据调查结果,初步确定全省土著鱼类资源112种,其中开展养殖的有63种。2023年全省土著鱼类产量、产值分别为110.7万吨、246亿元。


夯实土著鱼类保护利用新基础



近年来,浙江省组织开展种质资源普查调查,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行动,摸清家底,科学养护。


完成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调查。组织开展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制订发布《浙江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开展八大水系种质资源本底调查。完成了102个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遴选发布了“浙江省十大优异水产种质资源”。


深入开展种质资源养护行动。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百亿放流”行动,年增殖放流苗种20亿尾以上,全面实施八大水系禁渔,率先全国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土著鱼类资源量逐年恢复,多样性明显增加。四年来,钱塘江富阳江段鱼类总尾数及资源量分别增长67%、43%,渔获物中洄游性鱼类刀鲚、花鲈占比增加212%和42%,消失30多年的鱤鱼、鳗鲡再次出现在苕溪流域。


不断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个,对三角鲂、黄尾密鲴等重要土著鱼类开展原位保护。认定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70家。修订出台《浙江省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管理办法》,明确省级原良种场水产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任务。总投资约1.4亿元的省水产种质资源库“一主库三分库”全面启动建设。


取得土著鱼类保护利用新成效



经过多年发展,浙江省土著鱼类在保障水产品稳产保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渔民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响”了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建成24家土著鱼类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获得地理标志产品5个,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14个,形成了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溪流性鱼类产业、特色淡水鱼产业、稻渔种养产业、清水鱼产业、中华鳖产业、珍珠产业、山区两栖类产业等八大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领跑全国的土著鱼类产业。如千岛湖大水面生态养殖成为中国水库生态保护和生态渔业发展典范,入选中央党校“两山理论”教学案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溪流性鱼类新兴产业,全国苗种和养殖规模最大;湖州地区成为全国特色淡水鱼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基地。


创“新”了一批品种与技术模式。注重开发与选育并举,共育成国家水产新品种34个,总量居全国第三,其中土著资源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有14个。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制定全国首个数字渔场省级地方标准,形成十大设施渔业模式、十大新型稻渔种养模式和八大溪流性鱼类生态养殖模式。其中近几年新兴的圆桶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养殖和池塘养殖成为溪流性鱼类主要养殖模式,养殖效益设施每平方可达120~140元,池塘高的达每亩5万元,推动溪鱼产业创新发展。


激“活”了一批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先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德清淡水珍珠、开化山泉流水鱼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名单,另有5项入选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名录。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主线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成功在青田举办,农遗活化利用、活态传承,推动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热起来。


推动土著鱼类保护利用新突破



浙江省持续坚持保护为先、开发并重,强化高效协同、政策集成、整体推进。


坚持保护为先。进一步摸清家底、创新保护、规范放流,筑牢土著鱼类产业发展新基础。开展渔业资源全面调查,为全省土著鱼类资源建档立卡。


坚持科技为核。在种业育种、核心科技、设施养殖上再突破,厚植土著鱼类产业发展新优势。到2027年育成2—3个新品种,开发3—5个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土著品种。


坚持强链为重。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构建特色品牌体系,深耕土著鱼类产业发展新赛道。推动形成浙西南山区设施养殖、浙北平原池塘养殖、浙东丘陵苗种繁育3大产业集聚区。坚持富农为本。坚持抓龙头强引领、挖潜力增效益、强机制促共富,激发土著鱼类产业发展新动能。到2027年培育10家左右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溪流性鱼类龙头骨干企业,基本形成土著鱼现代产业体系。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溪流性鱼类为重点,计划通过实施溪流性鱼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浙江溪鱼产业提质、扩面、增效,按照“提升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思路,到2025年水产种质资源库基本建成,土著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开展;溪流性鱼类育种创新、饲料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设施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联农带农机制基本建立。到2027年全省土著鱼类产值300亿,其中溪流性鱼类养殖产值翻一番,达到1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力争把“浙江溪鱼”打造成为浙江渔业绿色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张新的“金名片”,推动土著鱼类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