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寒地稻田喜获虾蟹丰收 黑龙江所助力泰来渔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4-11-26 09:37    字体大小:【大】【中】【小】

每年的8—9月份是小龙虾、河蟹市场供应的淡季,然而在低温凉爽的黑龙江泰来县,却正是小龙虾和河蟹收获的季节。

泰来县地处松嫩平原西南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是国家实施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县域水系较为发达,稻田面积 200 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空间广阔。泰来县原有的稻渔综合种养品种单一,模式粗放、标准化程度低、辐射带动作用弱。针对这些产业问题,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院统一部署和组织下,依托院“乡村振兴”专项,通过多个团队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泰来县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将稻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提升泰来县生态渔业的质量和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整体设计,规划先行。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团队认真研究泰来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现状,总结产业发展的经验与不足,科学编制了《黑龙江省泰来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基于泰来县稻田及渔业资源现状,明确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定位,构建了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描绘了未来5年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蓝图,促进泰来县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渔)民增收。在此基础上,黑龙江所与泰来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渔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协助泰来县全面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水平,推动泰来县渔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力,效益提升。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并集成了寒地小龙虾苗种培育关键技术,构建了寒地小龙虾“南北接力”低成本苗种培育模式,协助泰来企业建设小龙虾苗种培育大棚26座,培育寒地小龙虾苗种500余万尾,为泰来县稻虾综合种养提供稳定的苗种来源;开展了稻—小龙虾综合种养过程中放养密度、边沟比例、肥料和农药使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寒地稻—小龙虾共作模式,实现稻田亩增收1000—2000元。集成和熟化了寒地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稻蟹配比、田间工程、水肥管理、精准投喂、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建立寒地稻蟹综合种养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在泰来县创建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园区16个,辐射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4万亩;稻蟹综合种养亩增收400—800元,亩效益较水稻单作提高1—2倍,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总用药量降低50%以上,综合效益显著。

科地联动,打造特色产业。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得到泰来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推进全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将稻虾、稻蟹综合种养作为农渔业稳产增收、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同时,黑龙江所与泰来县政府和主管部门携手,共同谋划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加工、餐饮、品牌建设等二、三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助力泰来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双方也签订了党建共建合作协议,以此为纽带进一步深化双方的科技合作。协助泰来县获得2022年度“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县”称号。泰来县稻渔综合种养也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以及黑龙江、齐齐哈尔、泰来等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报道。

截至目前,黑龙江所已在泰来县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等相关技术培训20余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10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渔)民累计1000余人次,稻渔产值突破2亿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渔、粮渔双赢”的良好效益。

携手泰来县共同打造“寒地稻渔种养,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是黑龙江所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行动,也是改造提升传统种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黑龙江所将持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依靠泰来打造的成功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企业和示范园区加速寒地稻蟹、稻虾综合种养的产业化进程,持续扩大寒地稻渔综合种养规模,进一步辐射带动黑龙江省乃至三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