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牛盾:全球化背景下渔业现代化思考
作者:    来源:“微观三农”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4-09-25 16:17    字体大小:【大】【中】【小】

在长期分管渔业管理和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过程中,我注意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渔业现代化,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渔业现代化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渔业现代化的内涵,下面谈一些推进渔业现代化的思考和建议。

渔业现代化的定义

渔业现代化有其一定的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与农业现代化一样,渔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历史性的概念。国外主要渔业国家和渔业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渔业现代化必须强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生态系统养护、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促进渔业一体化、推进渔村渔区复兴、充分发挥渔业多功能性等方面的目标。

中国渔业现代化,是从我国国情和渔业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发展渔业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渔业技术装备和先进的渔业管理方法,把渔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渔业资源,使我国渔业从传统落后的状况转变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渔业,以保证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增长,生产更多更好的水产品,用来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渔业现代化是渔业产业现代化、渔民现代化和渔村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渔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渔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生态文明理念经营渔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渔民素质、用城乡统筹手段推进渔村发展的过程。

国外渔业现代化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渔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世界渔业在经济发展、食品安全、社会就业、外汇收入、娱乐休闲和社会稳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严重问题。例如,很多传统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渔获物的营养级逐年下降,海洋所能够提供的资源已经接近极限。

展望未来,全球海洋渔业将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继续发展,高效集约式养殖技术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水产养殖产量不断增加,并成为人类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水产品加工和利用得到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动物蛋白的贡献越来越大;水产品贸易量继续增长,产品质量得到空前重视;世界水产品总需求量和人均消费量在未来将进一步增加,而世界捕捞产量将停滞,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将进一步增加。渔业现代化作为世界渔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在不断推进。

国外渔业现代化模式及相关研究

渔业发达国家在渔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依据各自国情不同,目标和途径不同。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渔业现代化所走的道路也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渔业现代化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发展的实力,紧密依靠当代技术进步的成果,以海洋捕捞为基础,以渔业机械化为突破口,以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提高渔业的整体实力,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

一些国家渔业现代化获得成功,其基本经验在于渔业发展理念现代化、渔业装备现代化、渔业技术现代化、渔业经济制度现代化。

发展理念现代化。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渔业发达国家的渔业发展理念有所转变,集中体现在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新审定方面。渔业发达国家比较重视渔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些开始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倡导“低碳经济”,加速推进“碳汇渔业”的发展。

装备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是实现渔业装备现代化的基础。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渔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之处在于渔业以工业为支撑,工业现代化的强大基础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渔业的现代化带有强烈的机械化特点;法国和德国的渔业现代化则以机械化和生物技术应用并重;战后日本工业的迅速崛起为实现工业捕鱼和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技术现代化。现代科技成果为渔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工艺创新。化工、建材和探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主要服务于捕捞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饲料生产、鱼药研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主要应用于养殖业。

经济制度现代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石的经济体制为渔业现代化赋予了生命力。发展大规模的渔业工业企业是保证生产和供应先进渔业生产要素和装备的重要条件;现代企业制度是资源配置、产销一体化、企业更新和扩大、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竞争的存在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促成渔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我国渔业现代化的现状、问题与外部环境

我国渔业现代化的现状

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渔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仅成功解决了水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道路,发展成为世界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品出口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主要变化是:

渔业在农业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渔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为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和食物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渔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渔业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渔船修造、养殖机械制造、水产品加工、运销及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渔业产业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渔业国际影响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成为渔业国际事务中的负责任大国。

渔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渔业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目前,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80%以上。我国渔业实现了由单纯资源开发向养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转变。随着对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渔业管理理念得以转变,渔业资源衰退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渔业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业管理能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渔业法律体系,渔业经济活动与行政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建立了现代化的渔政队伍,有力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建立了法制化的管理秩序,规范了渔业生产行为,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

渔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公共财政为渔民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渔民生活保障体系开始建立。渔民生活消费从实物消费向货币消费转变,从单纯购买物品向物品和服务并重转变,从物质享受到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转变。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渔民食物结构逐步优化,衣着消费开始崇尚自然、休闲、舒服,讲究穿着的款式、花色、质量等,耐用消费品从没有到普及,电脑、小汽车等新型耐用消费品已悄然进入渔区渔村市场。

渔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渔区渔村的建房热不退,使渔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随着渔区渔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渔区渔村居民出行越来越便捷、电信联络越来越普及;随着收入提高,渔区渔村居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渔村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我国渔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

然而,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资源条件、海洋管理制度的变化,目前我国渔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渔业产业发展与资源养护和水域环境保护的矛盾;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仍需提高的矛盾;和谐渔区建设的愿望与还存在一定数量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矛盾;水产养殖、渔港、渔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满足渔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矛盾;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应用力度不够与渔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需求之间的矛盾;渔业生产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其他产业发展对渔业水域滩涂的占用和渔民权益的侵蚀与稳定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之间的矛盾;养殖水产品出口受到质量、成本等因素制约,远洋渔业经营面临的挑战与我国渔业外向型拓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渔业现代化的外部环境

我国渔业现代化最直接的外部环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但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加速发展。这些外部环境要求我国渔业现代化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发展资源养护型近海和内陆捕捞业、先进的远洋渔业、环境友好型的高效水产养殖业、整合带动型水产品加工业。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渔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增长质量有待提高要求现代化渔业必须以提高渔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和综合效益为目标,提高渔业发展质量,为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做出渔业应有的贡献。

随着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中国渔业现代化必须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产供销一体化,渔工贸相结合,应对贸易壁垒和摩擦。开拓新市场,调整贸易结构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渔业现代化是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将为扩大内需提供必要手段。同时,推进渔业现代化有利于提高渔区渔村居民收入,在缩小城乡差距中发挥积极作用。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加速为渔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装备、市场和手段,同时也要求现代渔业建设要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

渔业现代化不仅要保证大宗水产品的有效供给,还要为市场提供高端水产品以及发展文化体验型休闲渔业,从而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水产品市场持续增强需求的转换。我国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要求渔业现代化进程中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发展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世界渔业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渔业发达国家在实现渔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应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我国渔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加快实施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发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培养现代渔民、促进渔村繁荣为重点,把渔业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渔民科学文化素质,关注渔业生态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高效水产养殖业、资源养护型的近海内陆捕捞业、科技领先型的远洋渔业、整合带动型水产加工业,实现传统渔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渔业的转变。

加快实施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将提高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处理好渔业发展与资源养护的关系,生态保护与渔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发展生产与市场开拓的关系,产量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渔业产业现代化

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渔业产业现代化必须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高效水产养殖业、资源养护型的近海内陆捕捞业、科技领先型的远洋渔业、整合带动型水产加工业、文化体验型休闲渔业。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共同作用,优化配置水产生物资源与水域水体要素,最大程度地养护水产生物资源和提高水域水体产出率;优化配置劳动力要素,最大程度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配置渔业资本投资要素,确保渔业投入的可持续增加,最大程度提高渔业投资保持率;优化配置渔业科技与信息要素,不断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和渔业科技基本贡献率,不断推进渔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渔业产业化。优化配置渔业管理及其他要素,不断发现和培育渔业企业家,提高渔业管理效率。

全面推进渔业产业现代化

推进渔业产业现代化,必须抓养殖对象良种化、渔业投入品生态化、渔业装备机械化、渔业活动标准化、渔业过程信息化、渔业要素配置和产品营销市场化、渔业布局区域化、渔业生产和组织专业化、渔业经营产业化。

加快推进渔民现代化

渔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过程的统一。渔民现代化在渔业现代化、渔村现代化中居于能动地位和核心地位。

大力推进渔民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新观念、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既需要外部条件,又需要内在动力。

提高渔民受教育水平

渔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已成为我国实现渔业现代化最大的制约性因素。只有大力发展渔区渔村教育,提高渔民科学文化水平,才能使渔民自身产生现代化的需求。

增强渔民科技文化素养

渔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要靠科学与技术,渔业实现现代化最终要靠科学与技术。要加强对渔民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的培训,使渔民懂得怎么样应用现有先进的、实用的渔业技术,让渔民真正体会到科技致富的巨大力量。

不断增强渔民的法治意识

渔民需要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建立和完善我国渔业权制度的同时,不断增强渔民法治意识、依法维权意识,才能使渔民现代化步入健康的法治轨道。

培养渔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推进渔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渔民的文化水平、科技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等活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必须把科学锻炼、健康保健、文明娱乐、以礼待人等培训内容切实纳入渔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工作之中。

加快推进渔村现代化

渔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较简单,人口密度较低,流动性差,乡土文化浓厚。我国渔村主要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渔区渔村水域滩涂使用制度、渔区渔村发展的产业支撑、渔区渔村小城镇建设以及渔区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渔村现代化需要优先考虑的政策着力点。

二是突出产业支撑。渔区渔村现代化应该走一条水产品养殖、捕捞、加工多元化、工业化之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渔业,使渔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达到高效化目标。只有这样,渔区渔村发展才拥有坚实的产业支撑。

三是推进渔区渔村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渔区渔村小城镇建设,使渔村城镇化基本上具备教育设施完备、信息交流畅通、居民生活便利的基本功能,从而提高渔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这是渔村、渔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的基础上,逐渐消除城市和渔村、白领和蓝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

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的政策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渔业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多渠道增加渔业投入,全面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提高渔业现代化质量;落实支渔惠渔政策,优化渔业现代化发展环境;积极探索渔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模式和途径。

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渔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在渔业资源探捕、监测、增殖放流,水生野生生物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水域生态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等公益事业的支持,为渔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示范性、引导性和调控作用,坚持政府投入引导与市场推进并举,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银行贷款、企业资金、个人捐助、国外投资、国际援助等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资新机制,扩大渔业发展资金总量。

二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原则,依法收缴资源增殖保护费和资源赔偿费,专项用于资源增殖和生态修复工作。

三是完善水域滩涂养殖确权制度,稳定养殖承包经营权,调动经营主体投入的积极性;保护重要渔业水域资源,控制征用或占用规模,制定水域滩涂征用或占用补偿办法,妥善安置渔民,保障渔民合法权益。

加强渔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加强船网等主要生产要素的监管,切实控制捕捞强度;建立注册验船师队伍,强化渔船检验和报废制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捕捞配额管理的有效机制和途径;认真落实和完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有效途径,遏制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断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基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推进建立大中城市批发市场水产品准入制度;建立水产养殖官方兽医制度、执业兽医制度及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制度,完善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警、水产品药残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体系,提高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能力;落实养殖用药记录、养殖生产日志等制度;在积极探索新的渔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强化公共危机应急反应能力,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渔业经济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立法、制定政策、加强监管,保证对渔业科技的投入和渔业科技成果推广普及的监管指导,使广大渔民真正理解渔业科技就是渔业生产力。要从渔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全局角度考虑,充分发挥渔业科技的重要作用,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扣渔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确定科技创新方向,为渔业领域广度与深度的拓展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一批重大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渔业生物技术和渔业信息技术,带动整个渔业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的改造和提升。

三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为实现渔业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渔业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依法管渔,开发与保护、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提升渔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水平。

落实支渔惠渔政策,优化渔业现代化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实行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补贴政策,扶持资源探捕、渔船改造和作业方式调整,实施水产种苗进口免税政策,积极争取水产良种补贴和远洋渔业专项支持政策,提升产业发展竞争能力。

二是研究确定渔业政策保险的性质、范围、经营原则、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的界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等,推动全国渔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为渔区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渔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将渔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机制纳入社会统筹保障体系,解除渔民的后顾之忧。

四是积极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渔民兴办专业经济组织,明确法律地位,加大政策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和渔民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探索我国渔业现代化和不断提升我国渔业国际化水平的模式和途径

一是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在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依据不同地区优势条件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布局,发挥各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推进渔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鼓励创新,在渔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基础上发展地方特色渔业、高效渔业和外向型渔业。

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应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展外向型渔业、设施渔业和精品渔业,妥善处理资源修复、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捕捞、养殖与加工的关系。

中部地区应坚持满足内需为主,构建适应不同消费水平的养殖生产模式,发展淡水渔业的精深加工,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西部地区应发挥自然优势,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特色渔业,发展低耗生态型、节水型渔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二是重点是处理好渔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要扶持水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渔业产业链向产前、产后延伸,提高渔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效益。

构建发达的水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实施水产品加工出口推进行动,扩大养殖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稳步发展进来料加工,坚持传统初级产品出口和精深加工制品出口并举,不断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

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信息灵的水产品物流体系。

进一步拓展渔业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水生生态修复功能、休闲娱乐和生物保健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乡村融合的多功能、市场化、精品化的渔业产业群,提高渔业附加值和整体效益,实现渔业的全面发展。

三是外向型渔业是展示我国渔业国际化水平和推进有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动力,以渔业优势为基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而展示和提高我国渔业产业的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积极促进水产品加工,稳定现有优势出口品种的同时,要培育发展新的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新的出口市场,有效化解出口风险。

积极发展“来料、进料”加工,通过加工再出口,不断扩大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积极促进远洋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开展全方位的国际渔业合作交流工作,加强涉外渔业的监督管理,维护我国的渔业权益,树立我国负责任渔业大国的良好形象,为全面实现渔业现代化而创造良好的国内外发展条件和环境氛围。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