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树牢大食物观实现鱼米之乡新作为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2-06-23 14:46    字体大小:【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树立大食物观,标志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从强调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型。作为鱼米之乡,湖南要在保障食物安全上作出应有贡献。

水产品以含优质蛋白、肉质鲜嫩、脂肪含量少等特点,成为人类摄入高品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据统计,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年居世界第一,但每日人均摄入量仅为30克左右,为全球人均水平的56%。从近些年的进口数据来看。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内陆淡水产品生产大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人均实际消费水平仅为全国的2/3。水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湖南水产工作者应胸怀国之大者,贡献湖南渔业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水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高端化的需求,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感安全感。

首先,致力于水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和水产良种创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及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消费规模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将不断走向多元、高端。水产科技工作者应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建立数据分析平台,为研判人民群众对水产品消费结构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湖南原(良)种和特色水产资源优势,既要加快与消费结构变化对应的水产良种创制和培育,也要着眼水产发展趋势培育新品种(系),形成大宗淡水鱼类基本盘稳定,名特优鱼类和土著鱼类竞相迸发的新格局。

其次,绘就宜渔“一张图”,稳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和环境约束日趋严格,需要提高水产品产量,除了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外,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是一条有效途径。湖南水域滩涂面积145.45万公顷,有湖泊、水库、河流、坑塘、沟渠、内陆滩涂等多种形式。此外还有宜渔稻田70余万公顷。有效利用这些水域,就需要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等三区,绘就宜渔“一张图”。要大力实施池塘提质改造升级,积极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及模式,提升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此外,依法开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按照“试点探索、总结经验、整体推进”的步骤,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利用方式,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相协调。要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充分挖掘稻田养殖潜力。

第三,加快设施渔业和智慧渔业模式研究和推广,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集约化水平。要以实现水产业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加强渔业设施设备原创性研究和引进吸收创新,开发出适合湖南水域特点和水环境约束要求的养殖设施设备,不断提高湖南水产养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在池塘、大水面生态渔业区,重点推广应用汇集育苗、养殖、精准投喂、自动化控制、水环境监测和尾水处理等于一体的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程化池塘养殖的科技化水平,实现水产养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

农业靠科技,科技靠推广,推广靠主体。全省科研院所和高校要依托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扶持和培训一批致富带头人,培育和壮大养殖生产和加工主体,建立一批相对集中连片、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大宗淡水鱼、特色淡水鱼、龟鳖、虾蟹、稻渔综合种养等优势特色主产区(带),做优做强汉寿甲鱼等区域特色水产品牌;采取“科研团队+政府+企业”的运行机制,引导水产业由分散布局向优势产区和核心产区集中,打造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区和区域性优势特色水产产业集群。要充分依靠主体,发挥特色主产区(带)和产业集群“点亮一点,照亮一片”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助推水产千亿产业发展。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