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渔业节能减排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动态
浙江嘉兴聚焦渔光产业发展及对策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7-02-21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渔光产业也称“渔光一体化”,嘉兴市“渔光一体化”是在2014年兴起,近二年已遍布全市,涉及项目近十个,现有项目占用渔业水域8049亩,总装机容量291.1兆瓦,总投资26.16亿。但在开放性水域设置光伏组件设置,对水域的初级生产力、鱼类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渔光一体化”对渔业的主要影响

大多数投资方往往只注重发电功能的开发,没有考虑水产养殖如何开展,导致水下养殖基本不能实现。“渔光一体化”项目对渔业产量有影响。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是温水性鱼类,水温越高越有利于生长。在开放性水域设置光伏组件,导致水体初级生产力下降,作为食物链终端的鱼类产量也将受到影响,遮光率越高,产量越低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渔光一体化”项目对渔业生态环境有影响。项目施工期间废气、废水、粉尘、噪声、固体废物等,以及后续运行过程中光伏组件定期维护、清洗产生的悬浮物对周围环境和水质产生影响。由于遮光效应的存在会对湿地环境形成有负面作用。

“渔光一体化”项目发展策略

保证渔光产业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渔光一体化”项目在审批时应听取渔业部门意见,确保项目遵循各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不影响渔业产业发展。 制定符合本地“渔光一体化”行业标准,规范渔光产业发展,使水产养殖功能得到保证。引进有“渔光一体化”项目运维经验的投资方,确保项目成功。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渔光一体化”开展长期监测,监测水质和生物资源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评价。建立合理的渔业补偿机制,“渔光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运维,势必对渔业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隐性、长期的影响。需要资金投入对渔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保证渔业生态环境健康稳定。

(来源:中国水产养殖网)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