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渔业节能减排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动态
当传统渔业遇上物联网
作者:    来源:中国报道    发布日期:2020-04-03 10:13    字体大小:【大】【中】【小】

德清县是浙江省淡水渔业养殖大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0.5万亩。如何突破传统渔业面临的困境,实现“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的转变,成为德清发展数字化农业面临的一大课题,而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则为其找到了突破口。

“博士渔夫”的智慧“养鱼经”

在浙江省内率先尝试物联网养鱼的,是距离德清县不远的菱湖镇。2016年,中科院博士沈杰,带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回到了家乡湖州菱湖镇,一手创办起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汇集养殖户、饲料厂商、销售档口、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物联网平台,从养殖、销售、融资等环节重构渔业生态。而此前,沈洁已经是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曾代表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在沈洁看来,渔业是一次不错的试水。一方面,渔业和大多数行业一样存在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有很强的样本和变革意义;另一方面,渔业有着适合物联网发展的土壤,物联网能为这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增值空间。“养鱼先养水”,水的含氧量、PH值、氨氮浓度等,都会影响鱼的成长。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沈洁借助物联网技术研发出一套智慧水产管理平台:在鱼塘里安装传感器,鱼塘边的表箱连着远在城镇的监控中心。

从“劳心劳力”到“省钱省心省力”

从外观上来看,传感器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小方盒子,然而借助水中的一根感应线,它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手机系统平台,方便后台及时了解水中的含氧量,实行水质在线监测、大数据鱼情分析、病虫害预警防治等。一旦溶氧数据小于设定的标准,手机就会自动报警。不仅如此,软件后台还有人24小时监控,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养殖户,让养殖户操控手机,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真正实现了“两人通宵,千人睡觉”。而物联网水质监控服务不仅能把鱼浮头死亡率降到千分之一,降低渔民深夜巡逻的工作强度,还可以降低电耗15%以上,提升产量10%,可为鱼塘用户亩均效益综合提升约2000元。

要产量,更要环保

2018年,菱湖镇的物联网养鱼模式被正式引进德清。目前平台已注册5万多个鱼塘用户,物联网溶解氧水质健康重点监控服务7000多个鱼塘用户,其中德清约为3000多户。德清县政府今年10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超48亿元,年总产量占浙江省的十分之一,年总产值占全县农业产值的80%,渔业成为该县农业第一大产业。在张东升看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促进该县渔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庆渔堂又计划在德清启动他们自主设计的一种“高效益、高品质、零排放”的双鱼塘微水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即“一个鱼塘养鱼、一个鱼塘调水”,主要利用立体分层注水系统,让水在两个鱼塘间循环利用。据金辉介绍,这是一个包括实时监控、智能增氧、自动投料、纯物理杀菌等技术的物联网生态水循环养殖系统,“不仅可以轻松养鱼,还可以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面源污染,实现智慧养鱼、高效养鱼、生态养鱼。”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