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渔业节能减排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动态
浙江舟山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纪实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日期:2020-07-29 11:01    字体大小:【大】【中】【小】

“清淤拆废、生态复湿、重整岸线、还海于民”,浙江舟山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让普陀沈家门十里渔港换上了新装,让百年渔港走上了“靠海吃海”的新路。

整治后的沈家门渔港。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普陀分局 供图

今夏,漫步在沈家门渔港小镇的十里滨海走廊,海天相接、云浪共舞的滨海风景,让人熟悉这里的人也有着焕然一新的感受。

2017年,舟山普陀开启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3年过去,一组数字见证百年渔港的崭新面貌:海湾海底清淤352万立方米;陆源入海污水截流3.5公里;生态湿地恢复15.05万平方米;滨海生态廊道建设8.7公里;废旧码头拆除18座……

今年6月,该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织的竣工验收,这也是浙江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该项目的验收,是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在浙江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

华丽转身,百年渔港走上“生态路”

沈家门位于浙江舟山东南侧,是我国最大的海产品集散地。沈家门渔港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已成为全国专业性渔港。

20世纪60年代,沈家门渔港港区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规划整治,港口功能得到提升。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各类小型的海产品加工企业并立于港区两侧。

车水马龙的另一面,则是陆源排污严重、海域环境堪忧。由于一些海产品加工小企业私搭乱建、违规倾倒废弃物,这里美景不再,空气中时常弥漫着浓重的腥味,百姓靠海难亲海。

据估算,沈家门旧城区域平均日污水量2.74万立方米,区域内部分岸段周边企业及居民区排污管道没有直接或间接接入污水处理厂。此外,在港区内,有些码头修建的年代较早,缺乏科学规划,岸线被无序使用,码头参差不齐,部分码头引桥过长,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并导致港内严重淤积,影响船舶停靠。港区沿岸有些尚未被利用的区域分布有滩涂,滩涂上垃圾随处可见,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区域景观和湿地生态效应。

为了加强沈家门海洋环境和海域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管理,舟山普陀开始“思变”。

2016年,国家第一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启动。围绕“建设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舟山群岛新区”的目标,舟山普陀积极争取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2016年底,获得中央海岛及海域保护资金支持项目,以沈家门渔港为核心的港湾环境整治全面启动。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百年渔港的转型升级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通过整治行动,沈家门渔港沿岸原本脏乱差的工业岸线,实现华丽转身,生态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新渔港开始不断“吸金”,如今的沈家门渔港,正成为亲山净海的生态渔港。

清淤拆废,生态湿地失而复得

近几年,浙江一直在探索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而蓝色海湾整治正是秉持“海陆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对海洋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和修复。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普陀一直将海洋生态之“绿”摆在重要位置,全区400多个岛屿、6000余平方公里直辖海域,正在从生态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

整治后,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恢复生态湿地约15.05万平方米。港湾海底清淤疏浚工程是沈家门渔港历史上面积最大、方量最大、投资最大的清淤工程,完成清淤面积3.39平方公里、清淤量352万立方米。陆源入海污水截流工程可以隔断陆域每年约300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入海,明显改善周边海域水体环境质量。

此外,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共拆除码头18座,港湾两岸滩涂区场地平整5.3万平方米,拆除混凝土及边滩固体废弃物1.15万立方米,恢复湿地面积9.3万平方米。

涌动的潮水带来一股咸湿的气息,清凌凌的河水在亭台廊桥间流淌。如今,走在鲁家峙岛西侧的红色步行道上,眼前是渔港特有的风景。渔港两侧有几处滩涂,种上了人们熟知的“红树林”秋茄。

据了解,从2017年4月开始,普陀区对鲁家峙1号河道及其周边绿化景观进行提升改造。为了让1号河道成为鲁家峙水系循环的一部分,工程对原有河道进行了拓宽,与2号河道、3号河道贯通,现有长度400多米。

河道“活了”,水质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该工程还修建了蜿蜒曲折、富有变化的河道两岸工程,一边是白色走道与木制围栏;另一边,白色的小石子堆划出了河道与绿化的边界。几处古色古香的廊桥亭台点缀其间,进一步丰富了河道景观,也为附近居民带来更好的休闲环境。

还海于民,建设滨海生态岸线

蓝色海湾整治共修复海岸线8.7公里,推动了普陀岸线功能转变,主要包括近岸构筑物清理整治、滨海生态廊道建设和海岛生态环境整治提升3块重要工程,结合“一港两岸”城市景观建设,不仅实现了岸线“退二进三”,而且切实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提升了城市品位。

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底起,普陀分3期实施近岸构筑物清理整治。

普陀湾公园位于普陀区鲁家峙岛东南涂,该项目是鲁家峙东南涂海塘景观提升工程,也是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重要项目。该景观岸线全长2.51公里,在以防汛防浪为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景观休闲功能,让这条生态廊道不仅“看上去很美”,还具备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功能,打造出鲁家峙独有的环海绿道,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精心护海,实现“三赢”局面

6月正值休渔期,沈家门渔港内停靠着大量渔船,桅杆林立。与往年不同的是,曾经在港口海面上随处可见的漂浮油污,如今却难觅踪迹。

近年来,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船舶污水不入海”,普陀陆续为800多艘大小船只配备了油污水分离器。

海水是生态的一双眼睛。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9年舟山市近岸各海区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普陀海区一、二类海水占比提升显著,2019年比上一年提升了12.7%,占到普陀海区面积的61.8%。

据了解,普陀区拥有1艘垃圾(油污)收集船,可完成港内常年性垃圾油污清理工作。1艘1500总吨的抓斗挖泥船,常年值守港湾清淤,年清淤量50万立方米。专门清洁收集边滩固体漂浮垃圾的小型清洁艇也在巡逻作业。这支覆盖洋面、海底、滩涂的“海洋船卫队”,搭建起一整套海洋生态保护屏障。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来,舟山海水质量稳中趋好,受损岸线和海湾得到修复,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不仅修复了海洋生态,对海岸沿线现有产业项目也进行了全面梳理,推动了产业升级,实现了景色变美、转型升级、百姓受益的“三赢”局面。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