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渔业节能减排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动态
江苏积极打造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5-11-25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面源污染防治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水产大省江苏结合全省虾蟹经济特色、池塘养殖为主的现状,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提升角度,积极打造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不断探索新路径、新举措,有效推动了全省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进程。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推进渔业养殖证制度建设,科学制定养殖规划,合理确定宜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着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现已通过农业部认定的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00多家,面积130万亩,名列全国前茅;推进太湖流域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建设,现已完成改造35万多亩,每年将净化削减总氮约480吨、总磷约45吨,削排幅度达50%以上;持续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现已建成标准化池塘270万亩,通过标准化改造,养殖池塘容积平均扩大20%,亩产量增加20%,池塘底质改良,水质良好,病害减少三成以上;实施太湖鱼类抑藻生态放流项目,2014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太湖蓝藻多发易发水域设置控藻区2.5万亩;加强湖泊网围养殖综合整治,太湖、阳澄湖、白马湖等主要湖泊原有网围养殖面积约54.8万亩,现压缩到13万亩,科学规划了水域功能,为改善湖泊水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以来,江苏省坚持走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并举之路,省市县合力、产学研融合,快速推进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先后在苏州、南京、南通、盐城等12个市、38个县(市、区)、57个点、4763亩基地上已建、在建系统达5.53万平米。充分结合该省虾蟹经济特色,改造、优化了原系统运营技术,成功筛选多个适宜养殖品种与模式,实现废弃物有效综合利用,起到了高产、高效、减排及产品优质的效果。

一是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应用研究。由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中船重工702所等单位牵头,在养殖系统设计建设、增氧推水系统研制、养殖废弃物收集装置研发等方面开展了若干专题试验,取得了系列成果;在养殖系统建设材质选择方面,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有砖混结构、玻璃钢、不锈钢、防水布等;在适宜养殖品种筛选方面,形成了草鱼、青鱼、异育银鲫、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鱼、翘嘴红鲌、黄颡鱼等成熟品种;在养殖模式创新、病害防控、投饵用药策略、鱼应激处理等领域开发了一批实用性技术并实现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操作指南。

二是建立了一批显示度高的示范点。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部分示范点在系统内养殖草鱼、青鱼、异育银鲫等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水槽每平米产鱼100公斤以上。苏南等一些示范点在系统中养殖加州鲈鱼、黄颡鱼等特色鱼类,实施区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南通市创造性地将多个扣蟹养殖池串联起来作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排出的肥水培育了蟹苗所需的生物饵料,促进了蟹苗生长,扣蟹产量不降反增,亩产达226.5公斤,较往年增产10.3%。建湖县建成了省内单体最大的养殖系统,系统建设面积7800平米,开展了系列化创新工作,形成了从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养殖系列化养殖模式,成为系统运营的样本工程。目前草鱼每平米水槽载鱼量已经达到200公斤以上。

三是全面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今年3月及9月,分别组织召开了全省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建设推进工作片区会及全省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现场观摩会。各级、各单位举办各类研讨、培训、交流会50余场次。通过交流研讨、观摩见学活动,发动科研与推广机构专家扑下身子到一线实践、指导,渔民在干中学、学中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涌现了一大批系统建设与养殖的明白人。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体现了现代渔业建设的内涵,符合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江苏660万亩池塘养殖业及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的提档升级具有重大的引领与示范意义,目前已受到省内各级政府、渔业龙头企业、水产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广泛关注。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