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渔业节能减排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动态
百艘沉船变身鱼虾乐园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6-03-09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北纬28°53′,东经122° 16′,浙江省象山县渔山列岛寒风凛冽。海面风大浪大,沉浸在北渔山岛与伏虎礁、牛粪礁之间三四十米深的海域之下,一个10万立方米的人工鱼礁却岿然不动。

上个月,在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域,由8艘涉渔“三无”船舶改装而成的船礁,底仓阀门依次打开,上千吨的庞然大物缓慢沉入海底。历经1年多时间,宁波市与象山县渔业管理部门已在该海域投放了100座人工鱼礁,形成了10万立方米的浙江省最大人工鱼礁群。如此大规模集中投放人工鱼礁,也刷新了我国海洋渔业史上的纪录。

百艘渔船提供十万方空间

 “这两天,我刚看过电影《美人鱼》,片中那艘美人鱼聚集的沉船,其实也算人工鱼礁。”说起人工鱼礁,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申屠基康兴致盎然。得益于他和其他工程师在渔山海域的布点,在过去一年中,100座由涉渔“三无”船舶改造的船礁被持续投入海底。

说起人工鱼礁,很多人并不陌生,早在我国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北海一带的渔民已会在海中设置类似装置。他们用数十根大毛竹插入海底,形成竹篱笆,并在其间隙投入石块和竹枝等,能大大提高渔获量。

 “自2004年起,宁波开始陆续投放人工鱼礁。礁体广大的表面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成为许多鱼卵、乌贼卵的附着基和孵化器,表面附着生物不仅为浮游性鱼卵孵化后的仔稚鱼提供丰富的饵料,更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申屠基康说,人工渔礁按其作用和功能不同,一般可分为增殖型渔礁、渔获型渔礁、游钓型渔礁、环境保护型渔礁四类。这些渔礁投放后,偷捕渔船只要一下网,渔网就会被撕烂,这样既防止对幼鱼幼虾的捕捞,也有利于游钓休闲渔业的发展。

 “在这100艘投放的渔船中,最大的一座长46米、高约12米,内部空间约4000立方米,重200多吨。”全程参与投放工作的宁波海洋与渔业局渔政鱼监处处长林建国介绍,从201412月到20161月,他们和象山渔政船、护渔船一道,先后进行了5次投放布礁,每6个由双船或多船链接的船礁组成一个礁座,大礁座投在外深水处,小礁座在内浅水处,并在布设区域留有余地,方便以后增设礁群,并可相互连通。

变废为宝成本省三分之一

建设人工鱼礁的材料种类繁多,从汽车到玻璃钢,再到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与上述材料不同,渔山列岛周边投放的人工鱼礁均由涉渔“三无”船舶改造而成。

这些涉渔“三无”船舶,特别是其中的钢制渔船,经过机器拆除、船舱去污清洗、机舱混凝土浇灌、石块压载、甲板构架设置等18项改造处理,经相关部门验收后,通过人工沉降形成人工鱼礁,既节省涉渔“三无”船舶拆解费用,又少了人工鱼礁的建设费、维护费。

据宁波渔政鱼监处工作人员张强介绍,自2014年全省开展“一打三整治”行动以来,宁波共查处各类“三无”船舶3552艘。“三无”船舶拆解时间长、难度大,还极有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通过听取社会各界及部分网民建议、并经相关科学论证,终于寻觅到船礁这一变废为宝的好办法。

 “这100艘涉渔‘三无’船舶改造成的人工鱼礁,形成了大约10万立方的礁群,只需要约1500万元的投入;而用其他材料,最便宜的人工鱼礁每立方米至少花费5000元。”张强算了一笔账,投放涉渔“三无”船舶改造的船礁,至少比一般人工鱼礁减少约一半的成本,而钢质渔船释放出浮游植物所必须的铁离子,容易使海洋生物附着,底栖生物附着率一般可比其他材料制作的渔礁提高30%左右。

沉入海底的船礁甲板上,还多出许多正常渔船上所没有的钢管架子,这是为建成鱼礁特意焊接上去的钢架。“正是因为这些架子,人工鱼礁在海底的实际空间更大、稳定性也更好。”申屠基康告诉笔者,在未来,礁体大型化、材料综合化和结构复杂化是渔礁发展的方向,这些新焊接的架子相当于为鱼类建造了更多的“窝巢”,也能更多改变海流的流向和流速,使其产生涡流、将海底的营养盐类翻起和扩散,并使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海流传送到水体的各层中。搭建架子的好处还在于,随着海底世界变迁,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沉积鱼礁被掩埋、覆盖,使其更长时间的发挥功效。

此外,投放的船礁礁体上还开了不少大洞,这些洞的直径达到1米多。这是工作人员特意在礁体上设置进出口,便于今后潜水员进入礁体采集数据。

功效初现钓到的大鱼多了

渔山列岛是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也是“亚洲第一钓场”。据介绍,这些沉入三四十米深海底的人工渔礁,既不影响航道通航,又不破坏海域内的景观设置,鱼礁与从台湾海峡涌来的黑潮相碰撞,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少常去渔山岛的海钓爱好者最直观的感受是——鱼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多了,还常常能钓到几十斤的大鱼。然而用渔船改装的船礁到底效果如何,有待科学探测与验证。

 “今年4月,我们将启动礁体稳定性及其功效的调查评估。”申屠基康说,待气温升高,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将派出“蛙人”潜入海底,运用探渔仪等对这些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和附着效果信息进行采集。

申屠基康提供的一组跟踪监测数据很激动人心——在2011年至2012年间,象山港海洋牧场试验区的人工鱼礁投放22个月后,渔业生物群落结构较对照区出现了显著差异:渔业生物重量资源密度和数量资源密度分别为对照区的2.5倍和1.54倍;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区提升了28.7%。与对照区相比,海洋牧场试验区的黑鲷、青石斑鱼等恋礁性优质品种显著增加。人工鱼礁的“聚鱼”功能和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养护功效显现。

待渔山列岛周边人工鱼礁的测评结果出来,若集鱼效果明显,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还将在海底搞绿化,建设成片的“海底森林”。同时在森林里投放少量饵料,给居住进人工鱼礁的鱼虾蟹提供充足的食物,打造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未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们对于人工鱼礁吸引来的海洋生物能够进行收放自如的‘放牧’,更好地发掘利用海洋资源。”申屠基康说,探索人工鱼礁的建设与综合利用,浙江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