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渔业节能减排专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内动态
上海交大“节能型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技术”走俏沪郊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0-04-07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处理1吨污水,只需7分钱?目前,一种小型污水净化站在上海郊区投入应用,它以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松江、青浦、崇明等10多个镇百姓的欢迎。据了解,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邱江平教授和蒯琳萍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节能型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技术”,目前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今后将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实际难题。

在松江五厍曹家浜村,一个小型污水净化站担负起了为全村250家农户900人净化污水的任务。它主要由滤床(滤池与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等几大功能组成。250家农户的污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集水池,再由水泵抽入小房子里的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污水由上而下流经长有丰富生物膜的滤料,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降解,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处理后出水再经过草坪下的高通量人工湿地,最后出来的就是透明、无异味的清水了。目前,每周一次的水样化验结果显示,排水一直达到了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专家指出,农村污水处理具有与城市不同的特点,村落极为分散、经济力量薄弱、污水处理专业人员缺乏等难题都制约了其发展。目前,城市生活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技术已比较完善,但却很难普及到村镇中来,因为其投资高、运行成本也较大,比如一个日处理量为1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需1500万元,年运行费也要150万元—200万元,根本不适合农村地区。

而上海交大专家研发的“节能型滤池技术”,具有了三大优点。首先是投资省,占地小。比如曹家浜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不到300平方米,每天可处理污水60立方米,投资不到40万元,设计使用寿命为20年以上。与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处理每吨污水工程费可节省1/3以上。其次是工艺简,能耗低。净化站建成后,不需要更换滤料,系统产生的少量残渣可作为剩余污泥排出,处理每吨污水的耗能也非常低,大约只要7分钱。另外是组合式,效果好。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组合式结构和复合滤料,这一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生物滤池易堵塞等缺点,还可根据处理污水量的要求,灵活组装。

曹家浜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污水处理站的时候,河水非常脏,两岸臭气弥漫;现在可不一样了,河水变清了,村民们也闻不到河水有异味了。松江区农委有关人士指出,以前农村污水处理只对粪便进行简单处理,很多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中,而现在的净化站称得上是一次升级换代。据了解,目前松江区已建成2座污水净化站,同时还有10座净化站正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都是这种“节能型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技术”。

(来源:国际节能减排工程协会网)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