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际发展动态
鱼捕得多还不伤鱼?新西兰推出新型无网眼拖网
作者:    来源:1号灯塔    发布日期:2025-07-23 12:08    字体大小:【大】【中】【小】

颠覆传统拖网,新西兰推出新型无网眼拖网FloMo。新西兰企业Precision Seafood Harvesting(PSH)开发的一款无网眼拖网FloMo,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拖网系统。该技术经过多年研发,旨在减少副渔获、提升渔获质量,目前已获得新西兰监管批准,并在多个国家开展实船试验。

传统拖网作业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难以区分物种和大小,二是渔获在拖网过程中易受挤压和擦伤,导致鱼体损伤严重。尤其是在新西兰,常捕捞的软体鱼种蓝鳕鱼(hoki)在拖网过程中极易遭受挤压和擦伤,影响鱼肉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新西兰渔业界开始思考:“能否用更温和的方式将鱼带上船?”FloMo应运而生。新拖网抛弃传统网眼结构,而是将传统网状囊尾替换为充气式织物圆筒,形成一个低湍流环境。水流从拖网前端的高速逐渐减缓至末端的近乎静止状态,鱼类可在内部自由游动,减轻碰撞与压伤。该系统以水袋形式将渔获带上甲板,进一步降低物理损伤,保证鱼体完整。此外,这种结构还能根据目标鱼种调整逃逸孔的形状和位置,提升物种选择性。目前,该公司还在开发一套深水释放装置,用于在水下放生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等非目标物种。

新拖网系统在测试过程中都根据当地渔场特点量身定制,如强调动物福利、提升选择性或降低副渔获等。为确保捕捞效果,引入水下摄像系统,记录鱼类在装置中的行为反应,发现其反应明显不同于传统渔网,再据此优化设计。同时,PSH与技术公司SnapCore和Catch Cam合作开发了一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借助监控,船长可以在操作舱内实时查看囊尾状态,并通过一键操控,实现远程开启囊尾,将鲨鱼、海豹等非目标物种及时释放,大幅提升了作业灵活性与环保水平。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