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际发展动态
泰国试验可提高对虾生长和存活率的新养殖方法
作者:    来源:https://thefishsite.com    发布日期:2021-02-23 16:38    字体大小:【大】【中】【小】

泰国先皇技术学院(KMITL)通过将两种底栖生物-丝状绿藻(Chaetomorpha sp.)和狭口螺(Stenothyra sp.)添加到斑节对虾养殖系统中所做的试验显示,该方法可提高斑节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并提高其养殖生产盈利能力。在该试验中,学院研究人员将虾苗(养殖密度约为每平方米33尾)养殖在室外混凝土池塘中(9 × 9 × 1.2 m),其中对照组只投饲人工饲料(颗粒饲料),实验组投饲人工饲料且添加底栖生物,直至对虾生长至适销尺寸(15个星期)。结果显示,试验组池塘中的对虾平均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是对照组池塘的117.5%和133.1%。由于对虾的主动摄食,在开始试验后的头四周内,实验组池塘中所有的狭口螺(Stenothyra sp.)被吃光,从池塘中消失,而状绿藻(Chaetomorpha sp.)也只有少量剩余。研究人员介绍,由于实验组池塘的人工饲料成本(98.59美元)显著高于对照组(83.55美元),在加上与底栖生物采集相关的成本,故养殖成本更高。但是,实验组对虾的平均销售价值(215.97美元)要显著高于对照组(155.73美元)。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在确定试验组池塘中底栖生物添加数量时,考虑的是尽量将底栖生物被虾在1-2个月内全部吃光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这可减少因再次添加底栖生物而产生的对额外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底栖生物数量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虾的生长和存活,但他们建议通过简单的技术增加底栖生物的数量,如虾池底栖生物的自我繁殖等。由于集约化养殖初期的活饲料将改善虾的初始生长性能,因此可使虾生产力,饲料效率和获利能力得到提高。他们总结说,这项创新技术可以提高斑节对虾集约化养殖的效率,并且在土质养虾池中也是可行的。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