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葡萄牙中部、大西洋沿岸小城米拉(Mira)海边,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大菱鲆养殖场、西班牙Pescafresca公司年产7000吨大菱鲆成鱼的Mira养殖场(2009年新建投产)。Pescafresca公司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的小城霍韦(Xove)还有另外一家年产3000吨大菱鲆成鱼的养殖场(2003年收购)。这两家大菱鲆养殖场分别是全世界设计能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菱鲆养殖场,合计设计年产大菱鲆成鱼10 000吨。另外,Pescafresca公司还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省设有一个专门为这两个养殖场供应大菱鲆苗种的Mougua育苗场,年产600万尾大菱鲆幼鱼。2010年Mira养殖场的产量已经达到2000吨,2011年的产量会进一步迅速增长。
在57万平方米(大约850亩)的厂区内,分两排整齐排列着72个封闭式养殖车间。总养殖水体面积为16万平方米,平均每个车间的养殖水体面积为2200平方米。每个车间内又分别整齐排列着两排大小尺寸不一的(圆角)正方形养殖池,养殖池的边长有6米、8米、10米、12米等不同规格,分别用来养殖不同规格的成鱼。养殖池的水深一般都是60厘米。
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大规模的工厂,竟然不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而是采用每天24次全交换水体的海水流水养殖模式,而且采用的海水竟然完全就是从离岸3公里、15米水深的纯净大西洋海底直接抽取的天然海水。超大口径的抽水管和大功率的水泵,直接将抽上来的海水经过过滤后,引入各个养殖车间。贯穿养殖车间高架而过的直径将近一米的粗大海水进水管,显示着这家全球最大养殖场使用天然海水的奢华。
Mira养殖场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么“奢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西班牙到葡萄牙的大西洋海岸的优良纯净的海水和常年摄氏12~18摄氏度的养殖大菱鲆的“绝佳温度”,冬季不用加热海水、夏季也不用冷却海水,养殖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主要只有大功率水泵抽取和输送海水的能耗,比起中国国内为调节水温而绞尽脑汁和弥耗能源的养殖场,不由得让人感叹。二是欧洲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严苛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但谁能想到Pescanova为寻找一处可以养殖大菱鲆的水域并获得养殖许可证,竟然要耗费10年的光阴和执着。正是由于对大菱鲆(以及所有水产养殖场)许可证审批的严格控制,才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在工业化后的今天,很多地方依然保持着高度纯真。
近乎“天然恒温”的海水以每小时一次的大流量水体交换率,成就了Mira养殖场的高密度养殖模式,平均养殖密度为44公斤/平方米,最高可以达到70公斤/平方米。世界著名饲料公司Skretting、Ewos、Biomar等公司研制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大菱鲆专业饲料,被分成不同组别,分别在不同车间,同时喂养同一批次的大菱鲆。大菱鲆商品鱼的养殖过程,同时也是各大饲料企业的饲料效果对比竞赛。自动化的喂料系统和软件会随时告诉饲料企业和养殖场,不同品牌饲料的对比效果。这种“实战效果对比”式的养殖模式,将各大饲料企业饲料的性价比一览无遗地展现在眼前,也迫使各大饲料企业丝毫不敢怠慢地保持和提高自己饲料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并提供最佳性价比的饲料。
(本网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