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宁夏贺兰县盐碱水养殖池塘边,当地养殖户感慨,“这盐碱地以前看着都发愁!现如今,盐碱地也能变成聚宝盆。”
贺兰县有着独特的盐碱水养殖特色,但过去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和有效管理,盐碱水养殖效益一直不高。近年来,水科院针对地方发展需求,制定《全链条支撑宁夏贺兰渔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整建制全链条支撑贺兰县渔业发展,明确问题导向和大跨度协作方式,为其成功争取国家资助1亿元。
同时,通过开展现场观摩、研讨会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训当地渔业从业人员千余人次。珠江水产研究所多名科技人员被聘为贺兰县的科技特派员,指导大口黑鲈“优鲈3号”新品种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实现病害发生率减低80%以上、亩产提升20%以上,示范带动1000余亩水面、亩均增收30%以上,有力推动了地方大口黑鲈养殖规模化发展和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贺兰县的渔业产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科院在当地构建的盐碱水土一体化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了亩均产值7000元,为“宜渔则渔、宜粮则粮”拓展耕地资源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贺兰县成功获评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
在千里之外的江苏省昆山市,科技的力量同样为当地渔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水科院与昆山市持续深化合作,建立起大闸蟹科技小院,为大闸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科技小院的专家们经常来指导,从养殖到销售,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建议。”水科院与地方共建的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在科技助力下,研究院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昆山市也获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强化整建制、全链条科技支撑,以集成式创新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落地见效。近年来,水科院启动实施“十百千”行动,聚焦10个县域、集成100项技术、实现渔民增收1000元的目标,实行“多单位+全产业链+整区整县”模式一体化支撑渔区建设。近5年来,累计派出科技人员4000余人次,培训农渔民45万余人次,赠送鱼苗鱼卵6.3亿单位,参与建设的曹妃甸等7个区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水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紧扣渔业科技创新主责主业,加快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着力推动渔业科技高水平自强自立和渔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贡献渔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