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形象地把人工鱼礁称作‘鱼屋’,表示对人工鱼礁养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作用的认可和支持。”广西北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邹建伟近日介绍。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海洋渔业)”媒体采风团日前深入北海市,了解当地生态渔业和向海产业体系建设。
北海市位于北部湾北端,三面环海,海洋生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历史悠久。北海市海洋渔业部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据介绍,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北海市是国内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最早的地方之一。
2019年6月,北海市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项目于2021年开工建设,建造和投放人工鱼礁,配套建设礁区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实施增殖放流。目前,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用海面积315公顷,已完成投资约4571万元,投放人工鱼礁3176座,成为北部湾生态渔业建设的典范。
人工鱼礁投放1个月后,礁体即出现附着生物,吸引鱼类前来。礁体内部多洞穴,减轻外力对礁体破坏。狭窄的洞穴也能有效阻止大鱼进入,保证小型鱼类的生长周期。“人工鱼礁为鱼类和各种生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空间,让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投礁后,重要经济鱼类占比明显上升,渔获质量显著优于毗邻区,特别是多鳞和鲷科鱼,产量比投礁前增加约两成。”邹建伟说。
据悉,在该片海域,旺季时每日有渔船将近100艘。海洋牧场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成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