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以渔治碱”有创新荒地稻谷亩产“千斤”
作者:    来源:渔业报    发布日期:2024-11-04 14:29    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盐碱水域养殖品种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农业排碱水渔农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连环湖科学实验基地通过现场验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经“以渔治碱”改良后的原始盐碱地种植的“宏科181”品种稻谷产量为508.3千克/亩、“中科发5”品种稻谷产量为515.4千克/亩,均突破“千斤”大关;池塘养殖大鳞鲃等耐盐碱性鱼类平均亩产量430公斤;农业排碱水零排放,实现了循环利用。“以渔治碱”高效改良碳酸盐型盐碱地在杜尔伯特县取得成功,在盐碱荒地实现水稻和水产双丰收。

项目负责人赵志刚研究员做了详细介绍,黑龙江所多年来遵循“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原则,开展东北地区盐碱水土渔业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攻关,突破了盐碱地池塘生态养殖、生物絮团高效降碱及水质调控、盐碱地渔农综合种养等关键技术,创建了碳酸盐型盐碱地“以渔治碱”异位循环水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对重度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与改良,使盐碱荒地焕发生机,提高盐碱池塘养殖效率,实现鱼米双收。今年,团队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熟化和集成了池塘—农田循环水工程化改造、水产苗种耐高碱适应性驯养、生物絮团高效降碱、池塘—泡沼接力生态养殖、池塘—农田循环水养殖等技术,构建了“以渔治碱”农业排碱水渔农循环利用模式,并在连环湖科学实验基地进行示范。

据悉,盐碱地渔农综合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盐碱地农田种植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等特点。该课题探索了渔农综合种养对盐碱地改良和生态修复的效果,为盐碱地区水土一体化利用与生态改良提供渔业新途径。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