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解码昌邑水产:科技攻关推动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发布日期:2024-11-04 17:15    字体大小:【大】【中】【小】

遥望渤海湾南畔,潍坊昌邑的百里海岸线波澜壮阔——高科技“兴渔”,一颗“鱼卵”游出“大产业”;抓开源“增渔”、增投入“壮渔”,渔业规模不断扩大;严措施“护渔”,渔业安全与生态维护齐头并进……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深入挖掘58.4公里海岸线、66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资源潜力,以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推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着力增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比较优势,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能”。

高科技“兴渔”打造水产种业“中国芯”三疣梭子蟹是中国海产大型经济蟹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要多注意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在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孵化车间内,孵化成苗不久的“黄选1号”三疣梭子蟹正欢快地游弋。

“三疣梭子蟹良种研发及应用的成功,得益于产学研结合。相较于原生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性状稳定等特点。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近20年的合作,联合培育出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和‘黄选2号’两个新品种,助推养殖增产30%左右,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王学忠说。

图片

为了让现代渔业具有“中国芯”,昌邑市探索建立政府、人才、企业“三位一体”新模式,集中实施新品种攻坚行动,突破多项育种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创新成果。邦普种业的南美白对虾种虾繁育,突破了多性状基因组选择、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卡脖子”技术,借助“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和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培育出高抗、康大、快大三个新品系,与以前广泛使用的国外南美白对虾种虾相比,成本降低50%,虾苗生长速度提高15%。

不仅用力用智,昌邑还通过科技合作借力借智。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携手培育出3个适应北方环境的文蛤新品系,建设形成近万亩滩涂贝类育繁推基地。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深度合作,完善资源双向流通、成果多方共享机制,培育出三疣梭1号、“黄选2号”、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等一批水产新品种,形成和推广了一批蓝色种业科技成果。邦普种业公司成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海丰水产养殖公司获评省级种业领军企业和全国第1家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

抓开源“增渔”构筑蓝色海洋“新粮仓”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黑鲷、褐牙鲆等苗种共计3.5亿单位——这是昌邑市2024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交出的答卷。

人工增殖放流是指用人工方法向天然水域投放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增殖放流放下去的中国对虾苗在海里待5个月,再开始捕捞时能长到20个头左右,身价能翻上千倍。”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渔业科工作人员郭凯凯说。

渤海湾曾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因过度捕捞、污染严重等问题,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近5年来,昌邑市累计争取各类资金6000多万元,放流各类苗种24亿单位,有效补充和恢复了近海生物资源量,改善了鱼类群落结构,生态效益显著。据权威科研单位效果评价,当年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分别占近海资源量的97%、38%、46%,中国对虾、三梭子蟹等投入产出比达1:17,增殖海蜇有效抑制了近海赤潮灾害发生和沙蜇等有害水母泛滥。

昌邑不断完善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指导和监督工程建设单位实施生态补偿行动,落实生态补偿措施。《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MW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渔业资源修复实施方案》已获省农业农村厅批复,落实资金1296万元。昌邑将进一步采取增殖放流和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并开展渔业资源、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增投入“壮渔”培育新质渔业“增长极”走进位于昌邑市下营镇的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24个标准化养殖池塘有序排列,充满着科技质感。每个池塘都安装着气动进水阀和气动排水阀,车间末端2个过滤设备和生化反应池成了变废为宝的“魔法池”——超标尾水由排水阀控制排出并收集起来净化成为养殖水循环利用,能节约用水量80%。智能喂食系统根据制定的计划定时将饲料运送到每个养殖池塘上方,将饲料均匀撒向养殖池塘。

“传统养殖两个人管理一个车间,现在数字化车间两个人可以管理三到四个车间,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现在企业的90后、00后‘新渔民’占了职工总数的90%以上。”车间负责人刘鑫蓬说。

向海而立,创新驱动。从传统的露天池塘养殖的一年一茬、产量1千斤左右,到智能工厂化养殖的一亩地水年产5万斤,科技带来的质变令人赞叹不已。

湛蓝的大海是风景,也是“良田”。昌邑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采取设立种子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强化用地保障等措施,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5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引进广东海大集团建成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区,构建起以邦普种业为源头,以海大虾苗繁育中心、海丰养殖、浩源公司和昱海水产等虾苗繁育企业为纽带,以广东海大北方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园为终端的南美白对虾产业链条,用“一只虾”撬动了数十亿元的产业规模。

从辽阔海洋到丰盈的“蓝色粮仓”。昌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近3年争取上级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改善渔业设施设备,推动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已发展工厂化养殖大棚450多个,拥有“昌邑虾皮”“四孔潍鲤”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昌邑大对虾”“三疣梭子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2023年渔业总产值达35.2亿元,占潍坊市的比重达42.1%。

严措施“护渔” 做好渔业生产“守护神”

线上拍拍照、描述症状,一会的功夫就有专家回复。线上问诊、网上开方,小小的“渔病远程诊断系统”小程序为广大渔民答了不少疑、解了不少惑。

潍坊市渔病防治医院在昌邑下营的落地运行,为养殖户“揪心病”下了一剂“舒心药”。该医院拥有“水生微生物鉴定和耐药性评估实验室”“水生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和“远程诊断和视频会议系统”,可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每年为潍坊及滨州、东营等地企业和渔民检测病样1400余次,检测水质2000余次,指导渔民精准用药、科学管理,昌邑及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主要病害发生率降低20%。

渔病医院只是昌邑市护航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昌邑市还联合“海警、海岸、海渔”三方力量,抓住“渔民、渔港、渔船”三个关键,采取“人防、物防、技防”三项措施,全面抓好渔业发展保护,确保渔业秩序和生产安全持续向好。今年以来组织渔业各类执法行动630次,出动人员1570人次、船艇33艘次、车辆480辆次。落实全方位监管机制,伏休期间确保所有应休渔船按时停产休渔,做到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港规范。对“三无”船舶联合开展清理整治,今年以来查扣船舶19艘,清理各类违规网具2100余米。针对河道非法捕捞隐蔽多变特点,组织执法人员采取分组行动、日夜轮岗方式打击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渔业生态安全。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在昌邑,人们用创新科技耕海牧渔、向海掘金,加速培育海洋渔业新质生产力,书写了经略海洋的崭新篇章。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