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练内功 稳质量 提效能 兴产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03 09:48    字体大小:【大】【中】【小】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的水产资源大市,历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荆门市扎实践行长江大保护的使命担当,相继实施了湖库拆围、天然水域禁养、长江流域和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等重大工程,水产养殖面积从2016年135.4万亩减少至75.5万亩,缩减44.2%。在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压缩的背景下,荆门市坚持绿色兴渔、质量稳渔、品牌强渔,不断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渔业各项主要指标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荆门实现水产品产量51.6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31.8亿元。

荆门市是如何在有限的养殖空间内,实现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态势?近日,记者实地走访荆门市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市、掇刀区、东宝区、漳河新区等地,全面了解荆门渔业发展情况。

以“种”为先 夯实根基


“良种一粒重千钧”。水产种业是农业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其中便包括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湖北省荆门市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工作要求和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始终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作为头号工程。

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而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就是优质种苗。2023年,湖北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突破良种选育繁育瓶颈等对小龙虾全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支持。荆门市也在种业创新攻关、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聚焦提升小龙虾良种供应能力,加强小龙虾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新品种研发,加大小龙虾良种场、规模化苗种场建设,小龙虾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保种池、苗种扩繁池、生长试验池……走进荆门市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各类设施错落有致,充满生机与活力。“小龙虾因长期自繁自育、近亲繁殖及捕大留小等负向选择,造成规格小、生长速度慢、抗病能力下降等种质退化问题。”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陈金林介绍,要打破小龙虾发展瓶颈,必须从品种上进行改良。

为攻克“养好虾、养大虾、四季有虾”等行业痛点,荆门市建立了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开展小龙虾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背景分析、育种关键技术研发、良种培育、良种产业化配套技术开发、良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等研究。“现在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主要引进了江苏洪泽湖、湖南洞庭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漳河、湖北长湖、湖北富水河等6个小龙虾种群进行保种及选育。”陈金林介绍,“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加强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小龙虾苗种的选育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成功选育小龙虾新品系,并进行推广养殖,今年荆门市选育的优质小龙虾苗种还远‘嫁’到新疆。”

水产种业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荆门水产不断开辟种源“新赛道”,不仅在小龙虾良种选育、新品种研发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还在全市建立了水产苗种繁育场52家,其中国家级原良种场1家,省级原良种场6家。湖北盛昌龟业已入选国家,年繁育中华草龟1000万只,现已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乌龟原种场,拥有“京山乌龟”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盛老汉”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荆门还不断引进“黄优1号”杂交黄颡鱼、“湘康1号”草鱼等新品种,持续提升水产种业发展水平。

“水产业振兴,良种是关键。”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主任程勇表示,“目前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有效提升,对增加渔业养殖产量,降低渔业病害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产学研结合,不断研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把种苗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以“绿”为底 节能增效


近年来,荆门市积极推动水产养殖向集约化、高密度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向设施渔业要产量、向生态养殖要效益,取得明显成效。

塘里放着桶,桶里养着鱼。走进荆门市掇刀区桥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40个硕大的圆锥形蓝色大桶映入眼帘,一网打捞下去,成群的鱼儿翻腾不断,水花四溅

据介绍,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必政早期承包过水库,先后实行投肥养鱼和网箱养鱼,在江河湖库拆围限养后,掇刀区水产发展中心积极帮助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组织王必政和其他退捕渔民外出学习池塘圈养绿色高效技术。经过多次学习考察,他开始尝试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

“每个桶里投放了两千尾鲈鱼鱼苗。”王必政介绍,“鲈鱼在蓝色大桶里生长,产生的排泄物落入桶下的椎体内,收集后由机器抽入岸上的桶内,沉淀物由村民拖走肥田,水经过净化后再放回鱼塘。”

“圈养鲈鱼除精准投食外,还有其他好处。起鱼时因为桶里放置有渔网,可直接把鱼从桶里捞出来,省时省力。”王必政继续介绍,“桶里的鱼不接触泥巴,鱼肉不会有土腥气。夏天太阳炙热时,拉上顶部的遮阳布为鱼遮阳,同时不停地增氧,气流催动鱼不断游动,生长环境好,鱼肉的味道会更鲜美。”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自动控制、增产增效。”掇刀区水产发展中心主任张红芳补充道,“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可以使池塘单产、养殖容量提升,用药减量,并真正实现养殖污染物‘零排放’,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设施渔业养殖模式不仅养殖效益高,养殖过程可控,而且跳出了池塘空间限制,能够发挥养殖水体最大效益。”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官章全介绍,目前,全市已形成池塘工程化养殖、城郊工厂化养殖、陆地陆基化养殖三种成熟的设施渔业养殖模式,已发展设施渔业90.2万平方米,有效弥补了天然水域禁养带来的水产品供给压力。同时,荆门市还成立设施渔业技术专家团队,在各县市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设施渔业示范基地,全面普及设施渔业技术,将持续放大设施渔业发展后劲。

“从当前渔业发展形势看,设施渔业是我市应对养殖面积萎缩、保障水产品正常供给、实现渔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程勇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设施渔业示范基地带动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向设施渔业转型。不断畅通设施渔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着力为设施渔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将设施渔业打造成为我市水产养殖的新名片。”

以“质”为根 做优品牌


如何推动渔业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加速让渔业品牌立起来、强起来、响起来,让荆门水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荆门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探索。

荆门钟祥市是湖北省水产资源大市。近年来,钟祥市抓稳产品品质,持续强化品牌建设,着力将“温峡有机鱼”打造成区域品牌、公共品牌、金字招牌,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鳙鱼、大白刁……这些都是我们的明星产品。”钟祥市温峡口水库管理处副处长黄文华对当地水产品如数家珍,他介绍,“我们水库通过对大水面的开发利用,打造‘温峡’牌有机鱼,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并对所有产品实行二维码标识。”

“品质是最好的品牌。”黄文华介绍,“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以上标准,水库里的鱼人放天养、自然生长,不投放任何饲料和肥料,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肉质紧实,口感非常好,每斤鱼的价格也高于市场价近1倍。前来订购的商家络绎不绝,甚至一度供不应求。”

荆门京山市是全国闻名的龟鳖产业大市。“京山生态环境优,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龟鳖、鱼类、虾贝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京山市水产发展中心主任韩友丽介绍,近年来,京山市立足龟鳖产业特色,以公共品牌为龙头,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安全品质为核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规模、有口碑的经营主体和品牌产品。

“我们养殖的中华鳖地道、天然、正宗,一年四季都不愁销路。”近日,记者来到京山高田生态鱼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时,理事长高丙华正在将合作社养殖的中华鳖包装、过秤,随后准备销往全国各地。他所提供的“荆京甲”生态鳖都是从幼苗开始投放养殖池塘,并在池塘自然生长达5年以上,其肉质紧密、味道鲜美、口感良好,深受市场喜爱。

“品质永远是第一位。”谈及品牌建设经验,高丙华说,合作社实行鱼鳖混养模式,套养的鳖苗每亩不超过50只,让其自行觅食,自然淘汰生长。目前,合作社采取免费投苗,市场价回收方式,吸纳社员养殖面积6800余亩,年产生态鳖400吨。此外合作社还将“保证不用禁用的药物及化合物,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用水标准”作为和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书的第一条。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荆京甲’,合作社已连续举办了3届交流会等相关活动。”高丙华说,希望通过捕甲比赛等方式,让“荆京甲”品牌更加响亮。“只有‘荆京甲’的名气大了,才能在价格上体现品牌效益,这样才有利于京山龟鳖产业的发展。”

“打响品牌,撬动的是消费、文旅、产业、就业,牵起的是荆门共同富裕的纽带,实现的是荆门景美、味美、文美、业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程勇介绍,在品牌打造方面,荆门严格质量把控,建立了“荆渔慧”智慧渔业平台,在全市水产养殖领域形成了生产过程可视化、数据传输实时化、操作控制智能化、病害诊断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的“五化一追溯”监管体系,实现连续23年水产品质量安全供给零事故。下一步,将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让特色渔业更“特”更“优”,持续做优做强本地水产品牌。

以“融”为媒 打通链条


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近年来,荆门市聚焦渔业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渔文旅,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市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进水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荆门市水产发展中心产业科负责人蒋金山介绍,目前,全市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7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20.6万吨。

收购、分拣、清洗、蒸煮、去头、速冻……走进荆门市亿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小龙虾加工生产间,工人正在进行流水作业,现场一派忙碌生产的景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被处理干净的小龙虾,加工调味后,卖到北京、上海、天津等20多个城市。

“我们主打‘调味小龙虾’‘麻辣小龙虾’两款产品,个大肉肥,味道鲜美,很受消费者欢迎。”湖北亿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安义介绍,公司现已开发调味整只虾、麻辣田螺、酸菜鱼火锅等8个系列24个品种产品。2023年,公司加工小龙虾8000吨,实现产值1.1亿元。“我们还与武汉轻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新产品研发室、试验室等,形成集产、学、研、销于一体的加工基地和科普基地。”

荆门市还不断优化水产加工经济结构,通过项目带动、资金引导,加快低值水产品、水产保健产品综合开发,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一批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产加工品不断涌现。

湖北兴祥食品有限公司原本只是一家加工小龙虾和淡水鱼的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在小龙虾虾壳中提取虾青素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目前,该公司另成立湖北兴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探索虾青素提取和批量生产。“2021年至2023年,公司从小龙虾废弃物酶水解提取虾青素酯中试研发,已经获取整套加工工艺,去年累计提取10%虾青素2100公斤。”湖北兴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蔡焰值自豪地说,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实现了小龙虾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华丽转身,目前正向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进军。

荆门市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钟祥彭墩基地等3家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并建设了沙洋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等休闲垂钓基地,不断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节日的荆门,氛围感拉满。虾王争霸赛、千人龙虾宴、亲子休闲跑、龙虾趣味垂钓赛……今年5月,2024湖北小龙虾产业博览会沙洋分会场活动在沙洋县五里铺镇岳飞城·田园综合体举办。广大市民游客在此畅游楚韵水乡,品尝美味龙虾。“沙洋县小龙虾产业初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生态养殖、规模加工、冷链物流、美食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沙洋县水产发展中心副主任黄亚东介绍,2023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45万亩,产量超过7万吨,小龙虾全产业链产值达58亿元。

乡村有“丰”景,城市“烟火”浓。初秋时节,天已微凉,走进东宝区老莱子路美食一条街,这里生意依然火爆。在强记啃指绝味虾门口,不少食客正在排队抢购。

“‘虾比手掌大’,这是我们的口号。”湖北强鲜生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强恒恒介绍,冰镇芥末虾、清蒸小龙虾等口味的产品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以前每年五一前夕是旺季,现在有了保鲜冷藏模式,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可口的‘强记啃指绝味虾’。同时,我们还利用线下线上销售渠道,将荆门水产品牌推向全国。”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