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专题连载 ① | 牛盾:从水产技术推广看渔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作者:    来源:中国水产    发布日期:2024-06-24 10:41    字体大小:【大】【中】【小】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的目标,主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水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普及渔业新品种、推广水产新技术、建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建立和完善水产良种体系、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渔民开展技术和信息服务,以及世界各国渔业新品种、水产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2015年,我负责分管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并在2015-2021年任我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大使期间,负责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水产技术推广合作交流的研究磋商和组织安排工作。长期以来,我对国内外的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有了一些学习研究的心得体会。

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为推进我国渔业的发展,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世界各国渔业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先进装备、管理理念等方面。

1990-2005年,当时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已排在世界前列,“吃鱼难”问题已基本解决,我国渔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为适应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和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渔业生产结构开始调整。这个时期已基本形成国家、 省、地、县、乡五级水产技术推广网络,与此同时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005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为全面提升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在继续加强国内外水产种质资源交流和国外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大了国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先后引进和推广了水产品危害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水产良好农业规范与养殖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水产养殖规范用药技术、贝类净化技术等,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促进了我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对提升我国渔业科技含量,推动我国现代渔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结构调整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为适应国外市场对我水产养殖产品的旺盛需求,新品种引进工作不断加强。国外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和推广,丰富了我国水产养殖品种,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国内市场水产品的花色品种,也为扩大出口创汇,积极开发利用国际水产品市场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主导引进和试养水产养殖品种,形成万吨以上养殖产量的多个品种,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罗非鱼、小龙虾、扇贝、欧洲鳗、条斑紫菜等品种,经过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的引种、选育、培育及推广,已成为我国出口优势水产养殖品种。同时,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加强了与国外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交流,促进了养殖品种保种育种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国水产养殖的良种覆盖率,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水产养殖品种体系做出了贡献。

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科技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水产技术推广系统根据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特点和需要,引进、试验、推广了一大批国外渔业先进适用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不但丰富了我国的水产养殖方式,也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技术进步和养殖模式转变,提高了养殖病害监测和防治水平,推动了宜渔滩涂水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了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建立,显著提升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科技水平。

促进我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我国通过与渔业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特别是在水产健康养殖理念、水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养殖管理模式,筛选了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养殖新技术,通过这些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更离不开渔业科技人才。为努力提高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渔业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缩短与渔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先后在国内外培养了一大批水产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派出一大批水产 技术推广人员前往各主要渔业国家考察学习和接受技术培训。同时还结合我国渔业和水产技术推广重点工作,配合重大推广项目的实施,邀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来华举办各类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和开展技术咨询活动,都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注重研究国外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实际,有效吸收和借鉴,促进我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促进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平台建立

我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已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美国、日本渔业协会以及挪威渔业部等多个国家(地区)、国际渔业组织建立起了常态化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交流平台,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对外宣传我国渔业发展情况和技术现状,向东南亚、非洲的国家传授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水产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树立了我国负责任的渔业大国形象。

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的历程和成效,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渔业发展大局,服务于渔业中心工作,突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技术支撑作用,着眼于现代渔业建设,注重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国外先进渔业管理经验、技术、品种,并根据我国渔业发展实际,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本原则,着力解决现代渔业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推动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二是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必须紧紧结合我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人才交流等。通过技术引进和人才交流,注重解决我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注重培养适应现代渔业建设需要和适应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国际化需要的技术人才,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全面提升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综合能力。

三是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必须与渔业生产发展水平、渔业科技发展水平、渔民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引进的技术和品种,要让渔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见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水产技术推广国际交流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根植力、持久的发展力,才能产生最佳效益,使广大渔民群众受益。

四是水产技术推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必须与国际渔业发展形势相结合,瞄准世界渔业管理、生产等领域的先进理念、观念和管理经验,关键适用技术及生产技术标准,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尽快缩短我国与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渔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着力建设渔业强国。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