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行业协力助推小龙虾产业发展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之全面解读
作者:    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发布日期:2022-07-21 11:05    字体大小:【大】【中】【小】

7月9日,在2022第五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上,《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如期召开。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编写。报告全面梳理了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生产、加工和流通、消费和贸易、品牌和节庆活动、饲料和调味料生产等上下游产业及政策扶持等情况,分析了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创新种养模式、夯实种业基础、补齐加工业短板、推进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等发展建议。

此次发布会上,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于秀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执行秘书长王雪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分别介绍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综合篇、加工流通篇、品牌节庆篇重要内容。

从产业整体情况看,2021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产业链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产保持持续增长,二三产发展整体向好。

从产业规模看,2021年我国小龙虾总产值达4222亿元,同比增长22%,超过2019年水平。其中一产约823亿元,同比增长10%,二产约369亿元,同比下降23%,三产约3030亿元,同比增长36%。一二三产产值之比约为2∶1∶7。

从养殖生产看,养殖面积2600万亩,同比增长9.01%;产量263.36万吨,同比增长10.02%;养殖方式以稻虾种养(为主),兼具池塘养殖(包括精养、蟹池混养)、藕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全国小龙虾养殖省份23个,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超2万吨的县(市、区)34个。

从政策保障看,当前政策扶持方向主要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全产业链发展,并突出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从加工情况看,2021年全国小龙虾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62家,新增约30家,产能提升明显;小龙虾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苏、湖南、安徽、江西等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小龙虾加工产品分为初级加工产品和以工副产物为原料生产的精深加工产品,目前仍以初级加工为主。

从市场流通、消费情况看,2021年,小龙虾价格企稳回升,不同规格小龙虾价格均有所上涨,但市场分化明显,小龙虾价格周期性特征明显,全年走势仍然呈U型;市场流通方面,全国小龙虾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交易市场建设和布局逐渐完善,电商平台快速介入和发展,物流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21年,小龙虾线下消费基本恢复,线上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进出口贸易情况看,2021年我国小龙虾国际贸易回暖,全年小龙虾出口量9863.46吨,同比增长27.42%,出口额11943.13万美元,同比增长57.93%;小龙虾进口量5435.28吨,同比增长44.48%,小龙虾进口额10641.46万美元,同比增长80.05%。

从品牌建设情况看,各地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动品牌共建共享、打造小龙虾品牌体系。

从节庆活动看,各地通过举办各类小龙虾节、小龙虾开捕节、小龙虾美食节、虾王争霸赛、小龙虾产业博览会等节庆活动,以节造市,拉动消费,提升品牌形象。

从发展建议角度,一是创新种养模式。优化提升、总结完善繁养分离模式;创新“稻虾+N”等模式,丰富稻虾种养内涵,探索反季节种养模式。二是夯实种业基础。推动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种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小龙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温室大棚繁育、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适应错峰上市需要。三是补齐加工业短板。企业技改升级,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转型;推进小龙虾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小龙虾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小龙虾加工业标准化发展。四是推进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发展“龙头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经营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布局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一体化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