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渤海海域,水天一色。7月18日上午,蓬莱区2022年第三次增殖放流活动举行,波光粼粼的海面,浪花欢快地涌向岸边,迎接着鱼宝宝们回家。这是休渔期烟台各地开展增殖放流,助力海洋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
烟台,因海而生、依海而兴,两倍于陆地的海域面积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渔区和优势水产品主产区。一段时间以来,渔获物组成出现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趋势。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增产增收,烟台市连续多年采取人工增殖手段,修复渔业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让这座海上“蓝色粮仓”逐渐丰盈起来。
增殖放流成渔民秋汛
渔获物重要来源之一
眼下,黄渤海区正处于伏季休渔期,烟台各区市海洋发展和渔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乘船出海,到达指定海域,抢抓时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在放流现场,伴随着“哗啦啦”的入水声,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许氏平鲉、褐牙鲆、大泷六线鱼等水产经济类苗种被投放入大海,优质苗种在水中四处游弋,它们将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增殖放流的苗种在人工鱼礁等海域附近生存,能较快、有效地修复海洋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是国内外公认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保证增殖放流活动顺利实施,近年来,烟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既养护了渔业资源,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记者从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获悉,9月1日开海后,回捕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等重要增殖放流资源将成为我市5000多艘中小马力渔船、传统渔民秋汛的主要生产门路。
增殖放流促进
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陈积波是烟台开发区八角村的渔民,他对增殖放流带来的好处深有感触:“过去一段时间,像圆斑星鲽、扒皮狼这样的鱼几乎绝迹,近几年开展增殖放流以后,每回出海都能捕到一些,像三疣梭子蟹之类的也能捕捞很多。经济鱼类资源越来越丰富,我们渔民的收成也越来越丰厚。”
连续近20年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既是向海洋补充生物资源、保护修复海洋生态、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保护渔业“绿水青山”、建设渔业“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渔民的反映均表明,近年来,黄渤海海域的许氏平鲉、半滑舌鳎等种群正在逐步恢复、稳定提高,渔业资源总体保持了均衡平稳的发展态势。
烟台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协会会长曲江波介绍,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增强了全社会重视、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满足了社会对绿色、安全、放心海产品的需求,而且直接带动了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贸易、休闲海钓、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放流的是苗种,明天收获的将是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和海洋和谐共存,每年烟台海洋渔业的节日——烟台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品牌。
9月1日开海后,回捕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等重要增殖放流资源将成为我市5000多艘中小马力渔船、传统渔民秋汛的主要生产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