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稻香虾肥村民笑 撂荒复耕有新招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2-07-12 14:56    字体大小:【大】【中】【小】

改造后的梅州铁炉村“稻虾共作”基地。

梅州铁炉村“稻虾共作”基地改造前是一片撂荒地。

  李素偌(左)、郭忠生(中)和胡晓明(右)在五华县稻虾孵化基地察看虾苗长势。

梅州五华县华城镇铁炉村农户正在撒放虾苗。

  李素偌展示基地里的罗氏沼虾。

  稻虾共作

  不同于以往的水稻与小龙虾的“稻虾轮作”模式,“稻虾共作”实现了水稻和罗氏沼虾在稻田中同生共长,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潜力更大、附加值更高的罗氏沼虾,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

  多点开花

  至2022年6月底,“稻虾共作”面积从最初的10亩扩大到1365亩,共建成12个基地,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1200多亩。

  五华县还建有1个稻虾孵化基地,孵化的虾苗输送到各稻虾种养殖基地,生产的成虾远销粤港澳大湾区。预计今年底,五华“稻虾共作”规模达到2000亩,与公司合作的农户有20户,直接带动100多人就业。

  盘活撂荒地

  如今,广州市对口帮扶的3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共计引进农业企业29个,流转土地43518.36亩,其中盘活撂荒地20574.19亩。

  清晨6时许,晨光熹微。李素偌早早来到位于梅州市五华县的稻虾孵化基地,与技术员驾轻就熟地将网撒到虾塘里再捞出,认真观察并记录着虾苗的长势。这是这位“新农人”每天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

  “广州来的干部都对我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这么热心,我更没有理由不出一份力。”李素偌返乡创业的理由简单朴素。去年在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他毅然将在广州、杭州红火的生意交由其他管理人员,自己则回到梅州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在撂荒土地上掀起“稻虾共作”热潮,助力乡村振兴。

  “稻虾共作”模式,是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梅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一次创新探索。从番禺派驻五华工作组的“稻虾共作”到海珠派驻丰顺工作组的“烟稻轮种”、荔湾派驻梅县和天河派驻兴宁工作组的“稻鱼共生”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对口帮扶的3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共计流转土地约4.3万亩,其中盘活撂荒地已超2万亩。如今,一片片原本无人问津的撂荒地,蝶变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田”。

  近日,笔者深入梅州田间地头,走乡村、访农户,看广梅如何携手同行,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与产业帮扶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广梅路径”。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