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全球首艘 10万吨级“渔业航母”驶来福建
作者:    来源:厦门网    发布日期:2022-06-17 14:17    字体大小:【大】【中】【小】

 

3D制图

 

【养殖环境】

  空气温度:-20℃~45℃

  海水温度:0℃~32℃

  相对湿度:35℃≤90%

  养殖海域:南海、黄海、东海等

  锚地水深:不超过100

 

  总长249.9型宽45排水量13万吨设计航行时速18.52千米

  采用双机双桨电力推进,可加1800吨重质船用燃料油

  自持力为90天,续航力37040千米

  主甲板

  设置饲料间、加工间、转运行车、海工吊、冷藏集装箱,满足鱼类养殖、加工、转运储藏和试验研究等方面需要。主甲板还配有直升机平台和悬停区域,上层建筑设有养殖与科学试验室、养殖监视室、养殖集控室,方便船岸调运养殖人员。

  在哪养?

  全船一共有15个养殖舱,可提供近9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每年的养殖产量与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相当。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将使养殖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实现不间断的强制交换,借助深层取水装置获取适宜温度和盐度的海水养殖鱼类。

  养啥鱼?

 

  【六大先进功能】

  水体交换

  养殖海水专用系统一套(含养殖舱海水泵15),通过多台泵组从舷外吸水,向养殖舱内注水。养殖舱设两路进水口与舱壁成角度布置,以提升舱内海水流动效率,通过重力从养殖舱中间排水柱将海水排至船外,实现舱内外海水交换。

  养殖舱增氧

  氧锥设备采用气水混合方式对海水源水快速增氧,提高并维持养殖舱内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保证高密度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当养殖水体交换系统或氧锥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时,将应急曝气装置放入养殖舱,采用射流曝气方式向舱内供氧。

  自动投饲

  饲料舱内设有抓包机、自动拆包机和饲料输送机,可向投饲系统自动供料。根据养殖工艺设置四套气力投饲系统,可以实现定时定量投喂。

  成鱼起捕

  采用下网聚鱼配合吸鱼泵泵吸共同起捕方式,利用绳索人工手动下网至距舱底约4米位置,打开吸鱼泵将鱼水吸至中央设备通道,通过鱼水分离器沥水后进入预冷池,再通过带式提升输送机进入加工间。

  渔获加工

  渔获采用冷冻和冰鲜两种加工方式。

  死鱼回收

  鱼舱中央设计漏斗状集污排污结构,死鱼通过水流和重力聚集到漏斗内,再通过成鱼起捕系统的吸鱼泵定时将死鱼吸出舱外。

  本组文/综合新华网、澎湃新闻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近日驶入福建海域。国信1养殖工船投资约4.5亿元,船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堪称渔业航母。该船520日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1的进阶发展。

  国信1养殖工船首创的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了深远海,通过利用全球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同时可有效利用深远海适宜海域进行长期游弋式养殖,躲避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中国持续输入高品质蛋白供应。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黄条鰤等名优养殖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年均营业收入约2.2亿元。

  据介绍,国信1养殖工船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渔船,202012月在青岛北海造船厂启动建造,20221月出坞下水。该船养殖舱内水体声学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静音级科考船水平,全船2108个测点信息对15个养殖舱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四分之一以上。

  国信1首站目的地是福建宁德外海海域,本月底抵达,将在此进行首船鱼苗入舱。该船将常年游弋在南海、黄海、东海等海域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第一批高品质工船大黄鱼预计于今年8月底起捕上市。

  从起捕到加工全自动化

  45分钟就能搞定

  这艘渔业航母到底长啥样?记者戴上安全帽,爬上大约四层楼的高度,就看到船的宽阔的主甲板。这里可以停靠应急直升机。船长崔福祥说。

  这艘船最核心的地方还是在船舱内。在养殖监控室,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盯着两个显示大屏,大屏上显示着15个养殖舱的运行情况,而在通往养殖舱的路上,看到的是像智能化工厂车间一样的设备,这个罐子是吸鱼泵,鱼养殖到一斤多后,会通过它吸出来,然后通过传送带送入休眠池。建造主管沈宏伟说。

  4台银色真空吸鱼泵连接鱼舱和输送系统,起捕时吸鱼泵将海水和鱼一同吸入泵中,通过输送带输送到鱼水分离区进行分离,成鱼随后在约0℃的休眠池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在加工区的预冷池进行分拣和冰鲜、冷冻加工。加工后直接进入冷冻集装箱储存,然后可通过海工吊送到运输船上。从起捕到加工,国信1只需45分钟全程自动化操作就可实现。

  舱内水流逆时针旋转

  养的鱼口感更佳

  记者看到,养殖舱深达十几米,在一座已排水的养殖舱内,舱内壁从上至下共四排进水管,舱底部连接出水口。海水从注水孔流入,再从出水口排出,一天24小时不间断换水16次。沈宏伟说,国信1的取水深度深达50米,通过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实现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不间断交换,保证了养殖海水的清洁度,受益于可控的封闭养殖环境,更容易隔离病源,提升养殖成活率。

  据介绍,国信1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能够实现平均养殖密度22公斤/立方米,成活率超95%,月增重70-80克。

  值得注意的是,在养殖舱内的水流一直是在逆时针旋转。这一方面是船舱内水体交换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在模拟洋流,让养殖鱼的口感更加接近自然生长的鱼。

  【展望】

  30万吨级船明年开建

  国信1的姊妹船国信2”“国信3预计于20243月交付使用。

  30万吨级超大型国信4已启动功能论证和总体设计,预计2023年底前启动建造。

  未来5-10年,国信集团将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配以13艘补给船、油料加注船、综合试验船,形成总吨位超过1000万吨的12支国际领先的标准示范船队,打造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船队。

  据测算,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有至少3600平方公里可开展深远海养殖,可承载上千艘10万吨级养殖船作业,世界各国专属经济区有约19万平方公里海域符合养殖条件,如养殖工船向各国进行订单和技术输出,可成我国继高铁后又一张闪亮国家名片

 

渔业航母将常年游弋在南海、黄海、东海等海域。

  【点击】

  船载舱养

  国信1首创船载舱养模式,即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远海,通过利用全球优质海水资源进行养殖,为我国持续输入高品质蛋白供应,成为我国流动的蓝色国土。我国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都是在解决海洋生物资源苗种产业化问题,而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从近岸传统渔业养殖转向深远海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次变革是融合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船舶装备、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等全产业链的集成创新,代表了海洋渔业最新的生产方式。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