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牡蛎壳化身“净水神器”
作者:    来源:中国渔业报    发布日期:2018-09-28 16:04    字体大小:【大】【中】【小】

浙江省三门县大周村是三门县牡蛎养殖大村,全村年产牡蛎近10吨,但年产量超过90吨的牡蛎壳却成了令村里挠头的问题。过去,养殖户对牡蛎壳的处理方式除了用于铺路外就是将牡蛎壳倒入海里,甚至将牡蛎壳堆积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里。这些牡蛎壳不仅占用了土地和滩涂资源,还污染环境,严重影响牡蛎养殖业的发展。如今,这些废弃的牡蛎壳有了新去处,它们化身一条条“生物滤坝”为大周村的养殖塘以及河港净化着水质。牡蛎壳中间的棱柱层含有大量的微孔,众多微孔互相连通,形成多种不同功能的孔穴结构。这些孔穴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和交换能力,能吸附水中的颗粒,去除水中的磷、氮等有机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根据国外已有的牡蛎壳在集成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成功应用的案例,系统运行240天后,对氮、磷、总固体悬浮物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去除率达80%以上。浙江省三门县大周村的“生物滤坝”不仅能净化养殖污水,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废物利用,减轻牡蛎壳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与‘海上大花园’建设结合起来,作为游客体验、观景平台。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