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首届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峰会在长沙圆满落幕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1-07-03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大宗淡水鱼产业是我国渔业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在保障水产品供给、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为改善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产品加工比例偏低、品牌匮乏的现状,2011年6月17-18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在湖南长沙联合举办了以“加强现代淡水渔业建设,推进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峰会。会议由中国水产流加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主持,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曹英华、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德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领导,以及淡水鱼产业的专家、企业、管理单位15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共进行了17篇主题报告,精彩纷呈,满足了众多企业、行业相关人员对产业不同方面发展的诉求,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首先,戈贤平介绍了我国大宗淡水鱼7个品种近年来产业发展情况及特点,他特别指出鲤鱼是良种化程度最高的水产品种,值得其他品种借鉴。他肯定了产业近年来在保障粮食安全、满足城乡居民对水产动物蛋白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谈到产业存在问题时,他指出产业还处于自发型发展阶段,产量的增长还以土地等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提高单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最后,他对整个产业发展策略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议,以提高产业化水平。

大湖股份公司总裁杨品红先生从企业的角度,通过对产业存在的资本不足、创新成果的配套技术差、原料综合利用效能低以及品牌优势不足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大宗淡水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实现渔业资源的资本化,并以终端市场为需求,引领加工和流通渠道建设,塑造并经营出知名品牌,带动渔业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大宗淡水鱼在膳食结构中以及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地位。

在养殖专题中,专家就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的研究、营养与饲料投喂技术的发展、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池塘生态工程化研究以及养殖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向与会代表进行了介绍。在鱼类病害研究方面,专家分析了鱼类病害的发生机理以及最佳监测、防治和防控时间。这些方面共同引导养殖业向健康、高效的模式发展。

在加工专题中,5位专家分别就淡水鱼及其副产物的加工技术、风味化技术、保鲜技术等重要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冷冻加工、罐制品、干制品、腌制等关键加工技术的研发,为淡水鱼加工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鱼糜、鱼蛋白肽、螯合钙以及鱼油等加工副产物的生产技术逐渐成为产业关注的热点;各种产品风味化及品质控制的研究,为研发出消费者喜爱且质量安全的产品提供重要依据;在淡水鱼贮藏加工中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淡水鱼体自身保鲜剂,能够有效地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另外,专家还对添加剂的使用问题给予观念上的纠正,指出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不是食品添加剂。

此外,专家还就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市场准入、电子商务、消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报告,与会代表对产业其他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

会上,与会代表同专家交流了一些产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处于调整期。目前大宗淡水鱼产业已进入快速调整期,健康养殖示范以及推广力度在加大,产业向经济价值更高的品种及养殖模式发展的速度在加快,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向该领域聚集。但是产业链优势资源的整合可能还需要更大的资金注入。

生态工程化是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但是面对国内数据匮乏的现状,其研究途径主要有采取由粗向精、广泛研究以及系统研究的方式,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再进行精细化研究。目前,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但部分地区已开始实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以及对资源限制的要求加剧了对生态工程化的需求,也加快了它的推广速度。

本届峰会的顺利召开为淡水鱼产业品牌的宣传、技术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对全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年来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本届峰会对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交流业内最新研发成果,推广健康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动加工新产品及市场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网)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