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远洋渔业装备自主创新亟待“上路”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3-01-13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我国大型远洋捕捞船,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10年以上船龄的二手船,关键设备均由国外进口,在渔船技术与装备技术水平方面普遍落后于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无法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的一席话切中我国远洋渔业装备产业的要害。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规划布局,发挥我国造船业整体实力日渐增强的优势并适度整合行业科技力量,注重配套体系建设,以尽快扭转这种局面,走上远洋渔业装备自主创新之路。
        装备落后,急需升级更新
        2012年以来,我国渔业工作稳中求进,国家追加渔业基本建设投资80.1亿元,渔业装备升级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8月初,我国第一艘自主创新、完全与国际接轨的77米秋刀鱼兼鱿鱼捕捞船在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开建;9月,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建造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金8号在大连交付并在中西太平洋渔场捕捞成功。
       
尽管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是我国远洋渔业装备整体水平仍然落后。据统计,我国现有远洋渔船2000多艘,其中大中型渔船所占比例不到10%,主要船型有单(双)底拖网渔船、金枪鱼围网船、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秋刀鱼捕捞船、鱿鱼钓船、大型拖网加工船、冷藏运输船等。
        
以运营国内最大捕捞船队的中国水产总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作业水域遍布三大洋的渔船约300艘,其单甲板拖网渔船代表船型为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8154型拖网渔船,该型船油耗高、冷藏速冻能力弱、续航力不足,捕捞的产品无法满足欧盟对水产品的卫生检验标准要求。同时,中水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双甲板8104型拖网渔船和8166型拖网渔船,总长仅为30多米;其拥有的几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虽然技术含量较高,但全是从国外购买的二手船;拥有的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中,除1艘为国内船厂引进技术建造外,其余均是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购进的二手船;几艘总长60120米、日冻结能力为200300吨、舱容约为2000吨的大型拖网加工船则是前苏联、德国、波兰于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二手船,由于该型船尺寸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结构复杂,国内至今尚未实现自行建造。
       
业内专家指出,渔船不同于普通运输类船舶,除了要有良好的航行性能,还需要具备很强的作业能力,其专用配套设备,如捕捞、加工设备等对渔船经济性影响很大。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捕捞系统的设计和集成方面差距较大,先进的大型渔船捕捞加工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同时,渔业发达国家在渔机、渔探仪、渔加工设备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并且常采取成套打包的方式销售设备,这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渔船装备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渔船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我国1艘大型拖网加工船的船员人数超过100人,其中大多数人员集中在加工作业流水线上,而渔业发达国家同类船舶上的船员人数不超过20人,主要原因是国外渔船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量。虽然提高渔船自动化水平会造成初期投资成本的增加,但是随着作业精度和效率的大幅提升,人工成本大幅降低,长期来看,效益更为显著。
        多措并举,提升研制能力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远洋渔业装备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合各方力量,加快国内渔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为此,业内专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远洋渔船建造资本金补贴实施不分船型全覆盖支持;对冷藏运输船、资源调查船等辅助船舶的建造,可实施资本金补贴与燃油补贴等。二是抓住机遇,做好规划布局。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应联合起来,共同规划远洋渔业装备发展路线;工业部门要根据发展需求制定远洋渔业装备制造业发展计划,同时根据船舶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促进装备的更新。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紧开发主流远洋渔船。可采取中外联合设计的模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尽快消化吸收,进而实现先进远洋渔船的自主研发。四是整合力量,组建专门研发团队。应整合国内现有的科研力量,组建渔船研发团队,紧跟国外先进渔业装备发展趋势,尽快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五是注重渔船配套体系建设,打造专门的渔船配套基地,使渔船配套企业成规模、上水平,逐步形成集成打包、成套供货能力。
      (来源:中国船舶新闻网)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