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75米金枪鱼围网渔船通过国家863计划验收,并顺利投入捕鱼生产。我国为什么要倾力打造自己的大型远洋渔船?
改革开放后,我国沿海养殖业发展迅速,在世界主要渔业国中,中国是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对于多数国家而言,养殖业与捕捞业之比大约为4∶6,而我国养殖业所占比重却超过了65%,同时占全球养殖产量的70%。不得不承认,中国其实是一个戴着世界水产品产量大国帽子的捕捞小国。更为严重的是,沿海养殖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我国海洋资源的衰退并造成了严重污染。
掣肘我国渔业捕捞能力的瓶颈,就是远洋渔业装备的科技含量较低,设备落后,仅能满足近海作业,致使我国近海生物资源过度捕捞,资源衰退现象十分严重。发展远洋渔业是必由之路,但我国在用的远洋渔业装备状况则令人堪忧,1500艘在役的远洋捕捞渔船中,70%是由原近海拖网渔船改装而成,大型渔船全部是购买俄罗斯等国上世纪80至90年代生产制造的二手甚至三手的旧船,普遍船龄超过25年。
“由于缺乏先进的渔业捕捞装备,我国在参与全球远洋渔业资源分配和远洋渔船配额管理中的话语权与我国海洋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甚至不如太平洋、大西洋周边经济欠发达国家。”一位相关业内专家透露。
高端渔业捕捞装备将是国际渔业资源竞争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08年,科技部对未来渔业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并在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中设立了“远洋渔业捕捞装备”重点项目,设计、制造大型远洋金枪鱼围网船,打破美、日、西班牙等渔船制造技术先进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与控制,从设计、研制到配套全方位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同时,科技部也着力提升产品的价值链。2008年,科技部设立并启动该重点项目后,课题承担单位大连渔轮公司依托科技项目,2009年3月30日与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两艘75米远洋围网渔船船舶设计与建造合同,合同金额共计2.2亿元人民币。
此举意味着2009年国内首个新签船舶订单诞生,也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渔轮公司牵头组织、国内相关科研和配套单位参加的国家863计划的远洋渔轮装备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研究成果首次获得应用。
“大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开发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所需设备品种多,捕捞设备、助渔设备、加工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都非常高,需要多家单位协同创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部丁君海说,中船重工组织了由旗下大连渔轮公司牵头,联合七〇一研究所的14家产学研单位,联合进行攻关。这些单位以节能船型、动力系统、安全监测与运行控制、捕捞装备、渔获保鲜冷藏和电子助渔装备等六个方面为突破口,重点攻克了节能船型设计、重油燃用动力开发及国产化、运行安全监测与控制、电液控制甲板机械集成制造、大容量浓盐水保鲜冷藏、助渔电子设备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链。
同时,科技成果的应用主体——上海水产(集团)公司作为课题参与单位全程加入到了“金汇8号”的研制开发过程中。通过国家的引导,也带动了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国家和企业共投入科技经费近亿元。由于项目的牵引,我国高端远洋渔业捕捞装备的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都初具雏形。
2012年9月,“远洋渔业捕捞装备”重点项目通过验收,项目开发并建造完成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5米金枪鱼围网渔船“金汇8号”。不久,其姊妹船“金汇9号”也即将远航。
据大连渔轮公司科技部任欣介绍,远洋渔船的更新换代必将带来更大的产量和新的捕捞渔获种类,将直接推动国内渔品冷藏、运输、包装、渔品深加工、销售方式等相关产业链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将缓解近海渔业枯竭造成的海产品短缺。“如果按照现在世界金枪鱼的价格计算,我国新造的一艘金枪鱼围网渔船每年产值将达到8000万至1亿元人民币。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