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海南澄迈:“深加工+互联网”让罗非鱼身价增百倍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渔机所    发布日期:2018-01-08 0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14日下午,绵绵细雨从天而降,澄迈县加潭水库笼上了一层薄纱。海南远生渔业有限公司加潭罗非鱼养殖基地工人符理生、林光达乘船来到“C01”号深水养殖网箱旁,两人奋力一扬臂,抛撒出的饲料很快落入网箱内,平静的水面瞬间便被争抢食物的鱼儿搅动起来。 

有编号、能溯源、价值高,这里的罗非鱼可不一般。基地负责人李靖头戴草帽,一脚踩着船头,一脚蹬在网箱边缘,不停地指挥工人们要撒料均匀、分量适中,以保证罗非鱼的品质。基地共设置了72个深水养殖网箱,年产罗非鱼250万斤,全部由基地母公司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运并切片加工。李靖说。 

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也安心,再加上触网、发展深加工,我们罗非鱼产品的价值大大提升。李靖告诉记者,市场售价每千克8元的罗非鱼,经深加工后,飙升到了每千克830元。 

党的十九大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进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对于澄迈而言,相比自身体量大、品牌响的特色农牧渔产品,过去县域内下游的加工产业发展较为乏力,显现出头重脚轻的疲态,也阻碍了新增长点、新动能的出现。近两年来,澄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举措,增强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全县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农牧渔加工企业增至13家,部分农牧渔产品已初步形成从采摘、屠宰、捕捞延伸至粗加工、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的产业链。 

以翔泰公司为例,其价值提升的过程中,深加工+互联网产生的化学反应功不可没。近日,翔泰公司与海南爱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即食海鲜产品宝宝鱼排,虽然该产品一盒售价达50元,但眼下其每天销量已突破1000盒,并以日销售增量20%的速度上涨。 

宝宝鱼排身价倍增背后的秘诀之一就是根据企业网络营销数据、找准市场味蕾 

企业利用自身覆盖广东、福建等地10万家海鲜餐厅的互联网收银软件,收集消费数据、精准分析消费需求,再联系企业确定加工原料。海南爱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吴薇表示,企业对接互联网,邀请6名食品研发工程师和百名资深吃货,围绕用户反馈不断完善食品类型、色泽、味道等,待产品满足众人胃口后,我们才会交由加工厂加工。” 

罗非鱼只是澄迈发展深加工产业的一个缩影。澄迈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澄迈将继续引导加工企业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科技水平、打造绿色品牌,同时助力企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农牧渔加工产品。

来源: 海南日报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