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一场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旨在为中国远洋渔业(DWF)——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捕捞船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志立主持会议。
研讨会全面回顾了中国庞大的远洋渔业行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重点是发展现代化、可持续和符合国际标准的行业。主要政策指令和目标会议强调,要系统性、长远性地推进转型,特别是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规划(预计于2026年开始)做好准备。行业转型的重点领域包括:战略规划和规模控制:工信部强调要战略规划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行业布局、结构和规模。包括探索建立与区域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强化管理,确保安全:核心要求是强化远洋捕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确保严格遵守渔船法规。全球海洋治理:研讨会强调深化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持续提升对国际公约的遵守程度。官员们呼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明确“展现渔业大国的责任担当”。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和调查。其中包括加强渔业资源调查,促进研究成果的协调应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现代化建设符合国家战略。推动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中央政府为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在国内外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和监管标准而制定的更广泛指令相呼应。从历史上看,远洋渔业船队的扩张(估计超过2700艘)是由国内鱼类资源枯竭和对新蛋白质来源的需求推动的。然而,政府目前的战略旨在限制船队规模,同时提高其运营的整体质量、安全性和监管合规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扩张。农业农村部渔政管理局、渔业安全中心、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等渔业领域主要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