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际发展动态
公海捕鱼的经济性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7-16 10:53    字体大小:【大】【中】【小】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下的杂志《Science Advances》近日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economics of fishing the high seas(公海捕鱼的经济性)”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水域(“公海”)进行渔业捕捞的生态影响虽然已有广泛研究,但由于在公海捕捞的船队的成本和收入方面的数据量不足,因此论证其经济合理性较困难。现在,收集汇总的全新卫星数据和机器学习分析法使我们能够近乎实时地对公海上的各艘渔船展开跟踪。这些技术进步有助于我们量化公海捕捞努力量,成本和效益,并评估公海渔业是否具有经济意义,以及在何时何处捕捞具有经济意义。文章描述了全球公海捕捞船队的特点,并报告了在全球及国家层面的公海捕捞船队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规模的公海捕捞是在政府大规模补贴下实现的,如果没有这一大规模补贴,按目前捕捞效率计算,公海渔场中有54%的捕捞船队将无利可图。在各国,各捕捞类型之间,公海捕捞的盈利模式差异很大,盈利也因渔场和港口间的距离而呈很大差异。公海拖网捕捞通常只能通过补贴产生净经济效益,如果没有补贴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世界上最大的捕捞船队(公海捕捞船队)的大量捕捞将在很大程度上无利可图。这些结果支持了最近关于公海渔业捕捞补贴和渔业管理改革的呼吁。

(本网编译,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门户网站)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