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海1号”再次迎来丰收时刻,随着网箱内的渔网被渐渐收拢拉起,金灿灿的大黄鱼聚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工人们熟练地将大黄鱼捞进桶里,装上运输船,送往岸边,发货到全国各地。
这次成功捕捞2000多斤野化大黄鱼。”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盛科科说,这些大黄鱼经过6个月左右的野化训练,品质更好更安全,口感媲美野生大黄鱼。“全面上市以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市场反应好,目前已销售3万斤,每斤定价100多元。”
据介绍,“东海1号”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总投资6000万元,去年7月下水、10月正式投产运营。这座长82米、宽32米的钢铁平台,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高度堪比7层楼,分为3个养殖网箱,每个网箱长32米、宽27米,养殖水深达13米。在这座钢铁打造的大型“海上牧场”里,实现“类野生”大黄鱼的养殖,先进装备和生态驯养技术,两者缺一不可。
先进装备上,该平台采用半潜式船体结构,配备压载水舱系统,能精准调整平台重心和浮态,具备10米以上升降能力,保障了平台在拖航、作业乃至抗风暴状态下的安全;平台还搭载100kW光伏发电系统、鱼群声呐监控、环境监测传感器及智慧养殖集控系统,实现清洁、病害预警等功能自动化。“我们的网箱用的是高分子材料,不管遇上多大风浪,水体都不会发生波动变化,大黄鱼游得更畅通更安全。”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辛爱民说。生态驯养技术则是一种仿野生环境的养殖模式,业内人士表示,“东海1号”深远海养殖布设的海域水质更优、海域生态容量更大,平台周边拥有300多种浮游与底栖生物,为大黄鱼等鱼类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和饵料库。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亚军介绍,目前“东海1号”3个养殖网仓中分别养了不同“年龄”的大黄鱼。相比于传统的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采用野生驯化方式,大黄鱼在水流高速、养料天然充分、空间大的海域生长,“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体型更流畅、肉质更紧实,口感更好,接近野生大黄鱼高品质标准。据测算,目前“东海1号”可年产高品质大黄鱼400吨,约90万尾,产值约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