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由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编制的《中国渔网具产业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该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渔网具产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产业布局、技术装备、应用领域及市场拓展等方面情况,并针对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网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应用领域、市场拓展及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截至目前,全国规模以上渔网具生产企业已超145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总产能达80~90万吨,占全球网具产业总规模的四分之一;销售总额突破230亿元;出口量约20万吨。总体来看,渔网具产业不仅有效支撑了传统捕捞、水产养殖(如深远海养殖)等业态发展,也为推动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中国在全球渔网具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作出突出贡献。
报告指出,当前产业正面临渔业政策调整、环保要求提高以及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多重挑战,传统产能过剩、制造成本上升、市场监管乏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升级。面对新形势,未来应着力推动应用领域多元化、加快装备智能化转型、加强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抗风险能力,贯彻落实渔网具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这些举措将共同构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为我国从渔网具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注入新动能。
据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杰人介绍,中国网具产业报告系首次编制发布,报告编制得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科研机构院校及地方渔网具商协会和骨干企业的指导与支持,将在政府决策、企业运营、行业联动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发挥积极支撑作用,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促进渔网具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将持续关注探讨中国渔网具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渔业产业政策对渔网具产业的影响和外部冲击对中国渔网具产业发展的影响,为研判未来渔网具产业发展趋势、完善渔网具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