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远洋渔船配套迈向“三化”时代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7-31 09:58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8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高效智能”成为远洋渔业装备新的代名词,远洋渔船配套也走向“信息化”、“自动化”与“绿色化”。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渔业发展及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郎舒妍表示,在这一趋势下,远洋渔船配套设备及系统面临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动力趋于绿色环保

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新船订单数据,2018-2023年交付渔船的动力系统依然以四冲程柴油机为主,但混合动力已悄然出现。

郎舒妍表示,随着国际海事新公约、新规范的相继推出,一些企业已经敏锐捕捉到远洋渔船配套未来的发展动向,柴油机电力、柴电混合、电池-柴油机动力系统,甚至风电、LNG(液化天然气)动力系统逐渐被应用到渔船上,以期实现节能环保。

据了解,近期已有一批采用新型动力装置远洋渔船的建造合同集中签署。今年1月,挪威的HPHolmeset渔业公司与Skipsteknisk造船厂签订合作协议,建造新型延绳钓船。该船的一大亮点就是其动力系统整合了风力发电的模块,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增加船舶的动力。

今年2月,挪威水产养殖公司Nordlaks订造了1艘用LNG-电池组混合推进的活鱼运输船,该船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首艘装备LNG混合动力装置的渔船。该船总长84米,型宽19米,可以运输600吨活鱼,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30%,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减少90%,预计将于2020年2月交付。

同样是今年2月,土耳其造船厂Cemre与挪威渔业公司签订渔船建造合同,将建造1艘采用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远洋拖网渔船“Hardhaus”号。该船总长75米,将采用柴油-机械驱动或柴油-电池驱动模式。为实现高效、节能,这艘渔船还将配备电动甲板机械和热回收装置。

今年4月,挪威Vard造船厂与Havfiskas公司签订1艘拖网渔船设计、建造合同。该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带有综合能量储存系统的拖网远洋渔船,配有柴油机械/柴油电力推进系统和电池推进系统。此外,该船的能量存储系统与电力管理系统可在运行中进行功率优化,确保减小噪音污染并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这艘拖网渔船总长80米,型宽17米,安装了先进的鱼类加工设备、2个独立的冷藏和冷冻鱼货舱,日冷冻渔获能力达到80吨。

智能化势不可挡

随着现代远洋渔船趋向大型化、现代化,作业趋向深水化,远洋渔船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通导系统、捕捞系统等正随之变得自动化与智能化。

郎舒妍介绍说,目前,远洋渔船的围网、拖网捕捞设备一般采用先进的液压传动和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安全、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绞钢机拖力达到100多吨,速度快、效率高;钓捕设备则大多以自动钓为主。一些远洋渔船上配备的自动化系统还可以监测与优化船舶驱动系统和所有其他船载系统的操作。

今年1月,德国Baader公司发布一系列新型鱼类加工设备,包括新型手持式拔芯机、剥皮机以及切片机。新型剥皮机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可在不使用任何其他工具的情况下进行预清洗拆卸,每分钟可处理50条鱼片;新型切片机专为处理白鲑而设计,配有圆形刀以帮助轻柔加工,还可根据处理的鱼类品种不同进行无级调速,每分钟可处理36条鱼片。

今年3月,荷兰AfakTechniek公司为1艘121米拖网渔船“Navigator”号改装了生产甲板,并安装了全自动的鱼类产品运输、分拣、堆放系统及称重控制系统。其称重控制系统可在运动环境中为远洋鱼类整体称重,误差在1%以内。

今年3月,挪威康士伯公司与一家企业签署了开发全新K-Sim渔业模拟系统的合同。该渔业模拟系统基于K-Sim模拟技术,包括回声探测器、声呐和拖网监测系统等,将满足渔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F)。据悉,随着STCW-F的实施、渔船装备的升级、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及海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上升,渔船模拟系统的需求正显著增加。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已经开展渔场遥感信息技术项目研究,主要用于渔船各种信息间的实时联系,以帮助渔船更好地记录渔捞日志。

把握未来方向

郎舒妍表示,远洋渔业发展正呈现出新的特点,远洋渔船将更加大型化,并要求具备更强的安全性能。远洋渔船的各种捕捞设备、监测系统、加工设备将趋于完善,并逐渐向探测、捕捞、加工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远洋渔船作业时间长、海况环境恶劣,船舶及船员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数字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通信方式一再被颠覆,如何将功能强大的现代通信系统运用到远洋渔船的安全监控中,是未来解决远洋渔船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郎舒妍认为,未来远洋渔船配套设备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首先是海产品加工设备更加自动化。鉴于渔业产品的特殊性,保鲜是远洋渔船诸多功能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远洋渔船作业时间长,为了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新鲜度,未来,远洋渔船上将安装流水线式的鱼片、鱼段、罐头、鱼糜、鱼粉等自动化加工设备。

其次是动力设备更加节能环保。远洋渔业装备的配套设备种类较多,如主机、渔用绞机和捕捞辅助机械等,而保证渔业装备正常营运的动力设备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动力设备消耗的能源成本也是远洋渔船所有营运费用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考虑到营运经济性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未来远洋渔业装备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混合动力装置并简化机舱动力设备,以期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

再次是养殖捕捞技术更加智能。近海养殖易带来海洋环境污染,并且面临着资源枯竭和海产品大量减少的问题,因此向深远海进军是必然趋势,这也要求渔业养殖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化的定位和监测系统可帮助船员更准确地定位鱼群的位置,实现更加精准的捕捞,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率。同时,水质自动监控技术、自动投饵技术、自动分选技术、水下视频监控技术等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今年4月,英国Aquanetix公司就推出了最新的水产养殖管理软件“Aquanetix”。该软件是一款基于云端的应用程序,专为水产养殖场管理人员设计,使用云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获得重要的实时数据,并将数据整理成详细的管理报告。

我国如何跟进

面对远洋渔船配套设备发展趋势和特点,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渔船配套设备行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在动力、推进、通导、冷冻系统和甲板机械等方面均有涉足。如在动力系统方面,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柴油机总公司、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的中高速船舶动力和发电机产品在渔船上应用广泛,国产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海洋捕捞的要求。

由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日益成熟,国内企业正在大力推广其在渔船领域的应用。骨干企业以通信、导航、识别等专业技术为支撑,成功推出了适合海洋渔业使用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电子海图系统、海事卫星电话、船用导航雷达、北斗卫星船载信息终端、搜救设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产品。

但必须看到,配套设备及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滞后: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很难在渔船上得到应用,阻碍了渔船的升级换代。目前,我国渔船动力主要以柴油机为主,国产渔船柴油机与进口的相比,由于工艺水平的差异,前期故障率较高,因此导致某些海洋渔船倾向采用国外进口船用柴油机。对于天然气(LNG)——柴油双燃料柴油机、LNG以及电力推进等新型节能环保动力和推进方式在海洋渔船的应用研究滞后,只有少量电力推进渔船建成应用,LNG技术应用还在探索阶段。目前,我国新建渔船上使用的助渔仪器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专家指出,应尽快制定国家远洋渔业、远洋渔业装备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确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整合、调动国内一流的科研资源,组建远洋渔业装备研发团队或国家级渔业装备研发中心;建立以企业或专门研究机构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渔船配套装备研究团队,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将研发和国内产业化结合起来,打造我国大型远洋渔船配套产业,进而向远洋渔船现代化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