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国内发展动态 > 正文 国内发展动态
向“新”发力 逐“绿”而行——山东省枣庄市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    来源:中国渔业报    发布日期:2025-04-14 16:50    字体大小:【大】【中】【小】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锦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苗种繁育基地,不远处,整齐排列的圆池映入眼帘。圆池内,鲈鱼苗欢快游动着;圆池边,工人们忙着围网、捕捞、称重等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枣庄市紧抓全省大力推进现代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目标任务,在稳定传统养殖空间的同时,强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持续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种业创新、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重点环节协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24年,枣庄市水产品产量达7.54万吨,同比增加3.57%;实现渔业产值15.75亿元,同比增加4.8%。

01 生态为先 绿色发展

枣庄市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境内河道纵横,水库、塘坝、池塘星罗棋布,水资源丰富,素有“江北水乡”之称,发展渔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枣庄以水库网箱养殖和工厂化温流水养鱼闻名全国,是我国最早开始发展设施渔业养殖的区域之一。推进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实施乡村坑塘改造和美丽鱼塘建设……近年来,枣庄市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聚焦高质量渔业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把资源养护、生态建设等纳入渔业整体开发体系中,实现了由粗放型生产向绿色发展的美丽蝶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进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鱼塘碧波荡漾,鱼儿欢游,群鸥飞舞。昔日的1300余亩煤矿塌陷地,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渔业生产基地。“枣庄市是山东省煤炭和石膏矿的主要产地,经多年开采,形成塌陷地、涝洼地面积8.7万亩。这些塌陷地、涝洼地多位于水资源丰富的沿湖沿运区域。” 枣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涛介绍,近年来,枣庄市农业农村部门先后实施了滕州市滨湖镇北徐楼煤矿采矿塌陷地池塘改造、台儿庄区涧头集镇新宏煤矿采煤塌陷地改造、滕州市滨湖镇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等工程,在沿湖沿运区域开挖改造高标准池塘1.3万亩,每年促进农民增收近亿元。“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王涛表示,枣庄市将持续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鼓励在湖泊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等增殖渔业,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

与此同时,枣庄市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生态特色养殖,推进特色苗种繁育推广,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特种养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02 科技赋能 向新求变

更新养殖设备、建设数智“大脑”、引入智慧平台……近年来,枣庄市坚持科技赋能、向新求变,积极推动“传统渔业”转向“智慧渔业”,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引入了数字化蜂窝式圆筒高密度育苗设备,配备了全智能自动化温控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等,能够实时监控水质参数、气象条件,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锦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峰向记者介绍,“公司还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养殖方案,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得到显著提升。”

从“会养鱼”到“慧养鱼”,锦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是枣庄市推进渔业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枣庄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力加快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探索枣庄特色渔业数字化发展之路。”枣庄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渔业科科长吕强介绍,枣庄市开发建设了覆盖全市的渔业产业公共智能数字化平台——枣庄市“数智渔业产业大脑”(枣渔百通),为行业管理、生产经营、疫病防控等提供科学详实依据和辅助决策,有效促进全市渔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在枣庄市峄城区九洲养鱼专业合作社,鱼塘里的鱼儿在水中翻跃,争先恐后地进食。有别于传统的土塘水产养殖,九洲养鱼专业合作社的鱼塘使用了不少现代化养殖设备。“再也不用每天进行巡塘查塘了。”九洲养鱼专业合作社监事长田善平说,“我们运用了智慧渔业管理平台,不仅能实时查看鱼塘水体环境,还能远程控制鱼塘设备,实现智能增氧、自动投饵等功能。”

一套智慧养殖系统,能实时监测pH值、溶氧量等指标;一部手机,可360度查看鱼儿活动状况。吕强介绍,目前,枣庄市已建成重点渔区养殖应用平台,1万亩集中连片鱼塘也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和信息化全覆盖。同时,已打造现代化渔业园区7处,建设工厂化循环水系统35套,工厂化养殖水体达10万立方米。

03 深化融合 助力振兴

近年来,枣庄市因地制宜规划布局,持续深化产业融合,推动渔业绿色高效发展,带动渔民增收致富。在峄城区底阁镇,一幅“鱼跃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底阁镇水资源丰富,有“三河五渠十里稻香”的美誉。近年来,底阁镇通过塌陷地综合治理,开挖鱼塘5000余亩,规划建设休闲渔业观光区、标准化池塘养殖示范区、鱼菜共生示范区、渔光互补示范区等8个区域,招引3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其中,重点实施万亩塌陷地渔业小镇生态旅游观光基地建设,开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种养体验、农科教结合等,多次举办全市钓鱼大赛、摸鱼比赛等活动,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此外,底阁镇打造的“鲁南渔业小镇”吸引外出务工人员1300余人回乡养鱼,亩均养鱼年收入达3万余元。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池塘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生态观光渔业、垂钓渔业,打造休闲渔业公园,推动渔文旅融合。”枣庄市畜牧渔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朱瑞洪介绍,“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促进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水产养殖产业链,提高水产养殖价值链,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同时,要深入挖掘特色渔文化,引导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休闲化改造,发展休闲垂钓、科普教育、渔事体验、大水面生态增养殖观光、观赏鱼鉴赏等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多种功能,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此外,以资源整合、市场营销、宣传推介为着力点,依托“枣味榴传”枣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枣庄水产知名品牌。”王涛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挖掘特色资源,做活“渔业+”文章,大力发展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养殖,精心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努力走出兴渔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