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渔机所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大型养殖工船 “国信1号2-1”交付运营
作者:黄温赟    来源:船舶设施室    发布日期:2025-04-21 09:56    字体大小:【大】【中】【小】

 4月17日,由渔机所深远海养殖装备科技创新团队独立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2-1”成功建造并正式交付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首创的深远海“游弋式养殖工船+船载舱养”技术体系上实现了关键技术迭代和重大工程化突破,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高端海洋渔业装备自主研发方面的综合实力。

“国信1号2-1”船体总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满载排水量达15万吨,是在“国信1号”基础上的全新迭代升级版本。整船以“适渔性+经济性”为双核驱动,坚持“以渔为本、科技赋能”的设计理念,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专项等科技任务,在船舶功能布局、舱养系统装备、新能源集成应用、船岸一体化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技术优化,累计实施160余项优化措施,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鱼苗低损入舱、养殖水体高效交换、精准智能投饲、全程机械化起捕与鱼体分级等核心环节,全面实现了养殖作业全流程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养殖作业自动化率达50%,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需求下降20%,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舱内养殖水体由原型船的8万立方米提升至10万立方米,具备大黄鱼、石斑鱼、三文鱼等高经济价值鱼类的工业化养殖能力,年产量超过3600吨。该项目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海洋要食物”“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重要指示的具体落实,更是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生动实践,还带动了相关渔业船舶规范与养殖水产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国信1号2-1”的建成交付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在智能化、规模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提升了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工程化水平,更为构建“蓝色粮仓”、打造现代海上牧场、发展和提升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示范样板。


打印本页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渔机所)

沪ICP备09044632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435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